原标题:
即将过去的2014年,对于我们新型职业农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收获成长的一年。无论是种粮大户,还是合作社理事长;无论是家庭农场主,还是农村职业经理人,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将农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并且在其中享受属于自己的体面与尊严。
2014年,农业部正式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各项培育措施和扶持政策也相继出台。可以想见,未来几年,农业注定会成为一份具有吸引力的职业,而关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担忧也将不再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羁绊。
本期,让我们走近新型职业农民,一起来聆听他们一年来的收获和期盼。
乡亲们看到效益争着要进我的合作社
本报记者吴佩
31岁的赵玲玲在当地可算是个名人,年轻漂亮的她是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方圆几十里唯一的一名“80后”的女合作社理事长。
作为土生土长的五棵树镇人,赵玲玲高中毕业后,就在县里的酒厂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后来,她决定回家跟着父母种地,在朋友的合作社里帮 忙。2010年,赵玲玲尝试流转土地,注册成立了利科宝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农机农技服务。如今,合作社流转的土地规模已经达到了3000亩。
“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候,加入的都是亲戚朋友,大家觉得一个小姑娘办合作社非常不靠谱。现在,乡亲们看到了效益,都争着要进我的合作社。”赵玲玲 告诉记者,合作社主要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并长期聘请专家,对农田进行统防统治,今年每亩玉米地均产达到了900多公斤,产量提升的不止一点点。“不算农 技服务、农机服务、农资采购等费用,我们今年仅卖粮这一项,合作社一亩地纯收入就达到200多元,效益非常可观。”
赵玲玲的丈夫是城里人,一直在外跑车,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支持她回家种地。后来看到种地效益不错,也开始支持她的事业。“谁说女子不如男?明年,我还想成立一个家庭农场,真正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把他也一起拉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