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教育共同体:“拽”着农村校一起跑

三农 中国教育报 2016年04月05日 15:5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共同体学生一起放手绘风筝(天桥区教育局供图)

  组建教育共同体近年成为推动城乡教育快速发展的有效模式,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成员学校的关系是“大鱼吃小鱼”还是“并肩当兄弟”?教育行政部门该有何作为?这些考验着政府和学校的智慧。本期,我们邀请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局局长谈谈他们的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供您参考。

  ——编者

  在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将这片土地一分为二,南岸地处市区,北岸地处农村。虽然仅有一河之隔,但受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和黄河“天堑”等影响,形成了南北两岸城乡经济、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

  2012年,济南市天桥区借助山东省标准化学校建设的东风,集中改善了黄河北农村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实现了城乡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无差别配备。硬件设施改善了,学校管理、师资水平、文化氛围、教育教学水平等软实力如何提升?近日,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萍就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城乡“打包”结成共同体

  记者:随着近年来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改善,阻碍天桥区黄河北农村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张萍:随着天桥区农村学校教育硬件设施水平大大提升,城乡教育差距更多体现在办学思路、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等方面。虽然重修了教学楼,拥有塑胶跑道操场,配备了音乐、美术教室,却因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该开的课程没人教、该组织的活动搞不了,教学质量难以同步提升。2013年,天桥区教育局以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关于开展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决定将黄河南北各15所小学结成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精准帮扶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记者:为什么不是教育集团、教育托管或传统的“手拉手”学校?教育共同体模式是基于什么考虑?

  张萍:传统的“手拉手”学校,对于送教校长来说,“任务行为”多于“责任意识”,“友情赞助”大于“鼎力相助”,“手拉手”的方式更多地是促进了城乡学校的相互了解,而对促进农村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收效甚微。教育集团办学确实能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但在2013年,从天桥区实际来看,进行集团办学的条件尚不成熟,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较大,集团化办学和教育托管都解决不了我们的实际问题。

  我们将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定位在基于农村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精准帮扶。总校菜单式输出——分校科学接纳——分校在融合中再生——总校分校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进而实现农村学校内涵提升、科学发展。2013年底考核时,我们对共同体学校按照总校与分校7:3的比例进行捆绑评价,成绩突出者被评为“爱生学校示范校”“爱生学校规范校”。2014年,总校与分校按照6:4的比例进行评价,这极大地激发了共同体帮扶的力度,由“帮别人”到“为自己”的观念转变,让总校与分校真正做到了荣辱与共。

  由“貌合”走向“神聚”

  记者:将管理基础、地域文化、人员结构、工作对象迥异,几乎没有共同点的两所学校绑成一所共同体,其价值认同、感情凝聚如何实现?

  张萍: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既有严格的刚性要求,又给共同体学校充分赋权,并在资金保障、教师调配、评价激励、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政策倾斜。3年来,总校和分校之间由最初的“貌合”到现在的“神聚”,由“被动工作”到“主动管理”,逐步实现理念的认同与融合,管理的规范与完善,促进了农村学校文化的重构和教育品质的提升。

  共同体建设伊始,为充分挖掘农村干部潜力,我们保留农村学校本土校长作为执行校长,他们要改变角色服从于总校的管理,要融入到总校的管理体系之中。一年后,我们对部分本土执行校长进行了调整,一批在黄河南学校中历练成长、富有管理经验的副校长走上了分校执行校长的管理岗位。

  在中层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上,我们通过支教与挂职锻炼制度实现南北互动,给青年后备干部提供学习和锻炼的平台。此后,又进行了农村小学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对这批本土培养的中层干部,每年职代会要进行民主评议,对满意率达不到70%的给予解聘。这种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为进一步锤炼本土干部奠定了基础。

  记者:在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学校之间,教师的“区管校用”、城乡交流等政策如何落地?

  张萍: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通过补充新教师、统筹调配、城乡交流、名优教师农村支教和挂职锻炼,以及选派城区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任职等措施,有效带动了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素养及区域学科教学团队实力的整体提升,为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希望。为解决黄河北教师交通问题,区委区政府支持开通了5辆教师通勤班车,为农村教师每月拨付200元乡镇补贴,“区管校用”管理机制实现了良性运行。

  老师更专业 学生更自信

  记者:经过3年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黄河南北城乡学校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家长满意度测评结果如何?

  张萍:3年来,城区学校菜单式输出理念、课程、管理、人员之后,我们逐渐感受到了两个校区师生的共同成长。农村学校明确了办学理念,构建了课程体系,丰富了学校文化,逐步形成了自己土生土长、干事创业的管理团队,实现了融合再生。

  更多的变化体现在学校、老师和学生身上。15所农村小学中,有1所学校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两所学校成为市级规范化学校。老师们变得更专业、更阳光、更热情、更积极、更勤勉。学生变得更自信、更自主、更活泼、更舒展。教育的价值和学校的品位在学生身上得到充分的彰显。15所农村小学的家长满意度也不断提高。2015年就有10所学校家长满意度超过95%。

  今后3年,我们将按照“纵向分层,横向联盟,纵横结合,多维并进”的发展思路,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需求推动教育共同体的转型升级。根据15个共同体学校的不同发展状况,分为突出自主发展为主的“自主型发展”和发挥总校引领作用的“引领式发展”两种类型。推动分校之间的横向联盟发展,促使农村学校真正实现“规范、优质、特色”发展,进一步带动全区农村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