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就在蜿蜒伸展的高速公路为广东贫困地区龟裂的经济原野带来一场场“及时雨”的同时,“互联网+”暖风劲吹之下,阔步向前的农业农村信息化也正在为精准扶贫的能量释放开辟出一条宽广的“信息高速公路”。对于这一点,位于湛江的雷州市企水镇塘头村村民感触最深。
作为传统的圣女果特色种植村,贫困帽子本不应戴在塘头村的头上,可是由于村庄地处偏远,塘头圣女果更多时间只能“待字闺中人未识”,加之常遭旱涝侵袭,圣女果的集约化种植与规模化产销始终破题乏力。虽然在村民眼中,卖不上价钱的圣女果常常成了“剩女果”,但在谋划“双到”方案时,广州交通投资集团驻塘头村帮扶干部岑宇铿却还是始终在围绕这颗小小的果子打算盘。“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正是吃了不注重品牌建设的亏,村民们才会‘捧着金碗要饭吃’。”岑宇铿说,农产品品牌化,开网店是现成的工具,“对于连键盘都很少摸的村民来说,这事比登天还难,而对于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年轻人而言,就是‘手到擒来’了。”2014年开春,一家名为“塘头村扶贫产品专营店”的网店在淘宝和微信相继上线。而让岑宇铿没想到的是,在广州对口帮扶湛江工作指挥部的协调和推广下,他的网店迅速走出塘头村,成为电商扶贫的一缕星星之火。而今,在由“塘头村扶贫产品专营店”升级而来“湛江驻村人扶贫专营店”中,塘头的圣女果、田头的黑羊、许村的红米……广州对口帮扶湛江95个贫困村的特色农产品被打包“上架”。同时,网店运营主体由岑宇铿的单打独斗演变为20多人团队专业“操刀”,运行模式也不再全靠口口相传、熟人帮衬,而是更多是凭品质、平台、创意赢得顾客。
第二轮扶贫“双到”,也是广东农业农村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期。运用大数据,搭建云平台,连续3年累计1.5亿元的财政投入,让广东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水平迅速赶超其他省份的同时,也为“互联网+”扶贫在广东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充足的阳光雨露。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告诉记者,广东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以1200个省级“惠民信息社”为节点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无论是布点密度,还是扶持力度,都会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