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飞回山村的致富“领头雁”
大英县回马镇芦林沟村,近两年来焕发出新的生机:道路通达,水美鱼肥,花鹿成群……带来这些改变的,是返乡创业者赵一杰。从山村走出去的老板,转身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领头雁”,他演绎了一段不平凡的创业故事。
从1个摊位到5间门面
寒门青年拼搏成“皮鞋大王”
“跳出‘农门’花了20多年,跳进‘农门’却只用了几个月。”记者见到赵一杰时,他刚刚参加完养殖技能培训。灰色的外套、黝黑的脸庞以及一部早已不流行的iPhone4手机,透露着的是一种与赵一杰身份不相符的质朴。
1991年,刚从桂花职中畜牧专业毕业的赵一杰回乡养殖兔子。两年的时间里,他的养殖规模从几十只扩大到了几百只,不仅吸引了众多养殖户前来“取经”,他还办过培训班。
然而,养兔并非一帆风顺。1993年,已经扩大至上千只规模的兔场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技术不过硬,资金跟不上,兔场很快就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赵一杰不仅赔掉了5万元积蓄,还花掉了父亲受伤后获得的赔偿款。养殖厂关闭后,赵一杰怀揣着仅有的800元来到遂宁市城区打拼。从受人追捧的养兔高手到落魄艰涩的地摊郎,巨大的落差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而是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
400元租1间房,400元租1个摊位,进货只能靠赊账。就这样,赵一杰在裕丰街摆地摊。第一天摆摊,赵一杰赚了30元。第一个月,赵一杰赚了1500多元。与别的摊主不同,赵一杰空闲时喜欢观察街上商贩们的生意好坏。很快,他发现几家皮鞋店生意十分红火。经过赵一杰的努力,他后来在育才路口开起了皮鞋店。
依靠着勤劳肯干,皮鞋店很快扩大到了5个门面。赵一杰开起了“皮鞋超市”,成了远近闻名的“皮鞋大王”。
商海多番沉浮
百万富翁返乡当致富“领头雁”
2003年以后,遂宁的商贸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摩尔春天百货、永逸百货、盛华堂等一批大型商场的出现给传统市场带来了冲击。赵一杰的皮鞋超市首当其冲。客源剧减,人工成本大增,赵一杰果断决定关闭皮鞋超市。此后,他开过饲料厂,也做过房地产开发,成了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致富不忘桑梓地。每次回家,看到家乡荒芜的土地,赵一杰总感到心痛。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正是这一年,赵一杰回到了家乡——芦林沟村,先后成立了四川正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四川正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三合家庭农场,准备在农业上大展拳脚。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虽然从小生长在农村,但发展什么产业却难住了赵一杰。为此,他先后去到多个省市考察。他发现,近年来,鹿茸及鹿产品国际贸易量不断扩大,价格不断提高。最终,赵一杰决定走特色化养殖之路,养殖经济效益显著的梅花鹿和山鸡。
2014年,一家养殖规模达800头梅花鹿的养殖场在芦林沟村建成。2015年,首期养殖的200头梅花鹿进行首次鹿茸收割,产值达200多万。
然而,赵一杰的眼光并未局限于此。芦林沟村作为一个不临江河的旱地村,在农业发展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改变缺水的情况,赵一杰大胆地提出了水产养殖。他说:“既然缺水,咱就给它蓄水。有了水,畜牧业和种植业都能发展起来。”
这个被村民们看做不可思议的举动,却给芦林沟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今,村里300多亩鱼塘里不仅蓄积着农民的灌溉用水,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去年,水产养殖的收入就达到了50万元。”赵一杰笑着说道。
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变了乡村,也富裕了村民。鱼塘的技术员赵吉虎便是受益的一员。赵吉虎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块钱的固定工资,他的妻子李云芳是山鸡养殖场里的技术员。“现在不用出去打工了,既把钱挣了,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
在赵一杰的公司里面,20多个工人都是当地村民。土地流转后,他们成了这块土地上的“农业工人”。除了拿到流转费和工资外,他们还能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获得分红。
2015年12月,依托于赵一杰开办的养殖厂和家庭农场,大英县旗品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发展社员381户。合作社以梅花鹿、野鸡、水产养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养殖场圈舍里怀孕的母鹿即将产仔,鱼塘里鱼儿茁壮生长,山头上七彩山鸡欢快地觅食,宽阔的堤坝为后面的休闲观光农业预留了发展空间……“现在养殖厂的规模已经达到了600亩,投入近1600万,下一期我还要拓宽领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赵一杰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