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本报记者何烨
2月10日,大年初三,惠风和煦,春阳正暖,这一天江西省南昌市的最高气温攀升至20℃,仿佛才过新年,就急忙奔向初夏了。在南昌市青山湖区,记者来到了罗家镇棠溪村,今天要采访的是该村的种粮大户熊国强。
才进村口,便看到他站在路边向我们挥手,热情地把我们请进屋,端上了过年准备的果盒。“我最初是做点手工生意,2005年才开始种地,当年流转了400多亩地,2007年在外打工的儿子看到种粮的收益还不错,也回来帮忙。现在我两对儿子儿媳加我,一共5个人,管理近600亩土地。”熊国强介绍说。聊天中我们了解到,熊国强是个传统农民,从小在田里摸爬滚打,种地的手艺都是父辈们手把手教的,但他又不仅仅用传统手艺种地,他好钻研,对于种地,有自己的一套心得。
“最开始去买种子,我也不知道什么品种适合自家土壤环境,就每样买一点回家做试验,找到了抗逆、抗病虫表现最好的,第二年就大面积铺开种。”这几年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和承包面积的扩大,他自家买了拖拉机和收割机,但是土地不平整,拖拉机和收割机在同时运营的时候施展不开,熊国强自己琢磨出了设备改进的方法,画在图纸上拿给农机生产厂家改进升级,这样5个人轻轻松松就搞定600亩的种植面积。
“这几年我又开始试验再生稻种植,和普通早稻一样,清明前后播种,但是生长期要长将近30天,8月份别人‘双抢’,我们几个人不慌不忙收上来第一季,到10月份收第二季。一季收的稻子可抵全年的种粮成本,第二季收的就是我的纯利润了。”熊国强说。
2011年棠溪村和周边几个村联合成立了强义农民专业合作社,熊国强任理事长,农忙的时候,他家的拖拉机还能帮社员干活。2015年,他成立了自己的稻香家庭农场,500多亩地都用来为种子公司做再生稻育种。此外他还尝试着搞多种经营,大棚蔬菜、生态鱼塘、莲田里套养泥鳅,一年下来,收入20万元不成问题。
“种地看起来简单,但要种得好、种出效益,一是要勤快,二是要动脑筋,有时候一点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就走在别人的前面了。”熊国强说。
新年当然有新希望,新的一年,熊国强想要出去跑跑销售,让自家粮食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还想自己对打上来的稻米做粗加工,更能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