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国务院参事提议:玉米每斤八角合适

三农 中国科学报 2016年01月28日 10:3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国产粮进仓库,进口粮进市场——这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领域最突出的矛盾。其中,玉米的市场形势尤为严峻。

  日前,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杜鹰在“清华三农论坛2016”上表示,自2008年我国玉米临储政策实施以来,玉米临储价格提高了60%,产量则提高了40%,“增产玉米基本全部被国家粮库吃尽”,形成了所谓的“政策市”。

  改革完善玉米收储制度势在必行。2015年9月,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将玉米产区的玉米收储挂牌价定为每市斤1元(国家三等质量标准),成为自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以来首度下调。

  可以预见的是,今年玉米临储价格将继续下调。杜鹰认为,该价格调整至每市斤8角钱左右较为合适,补贴可考虑为每市斤2角钱左右。

  让市场恢复活力

  杜鹰透露,2015年11月底,东北四省的玉米库存达历史最高水平,“够全国一年的玉米消费量”。其中80%以上是按照国家临储价格收购的。

  由于玉米大部分进了国库,国家又要求顺价销售,导致临储玉米出库价格远远高于下游加工企业收储平衡点,整个玉米产业链岌岌可危。此外,顺价销售导致拍卖成交率极低,2015年7月甚至出现了辽宁的30万吨玉米和内蒙古的70多万吨玉米全部流拍、吉林160万吨玉米成交率仅为4.8%的现象。大量玉米无法出库,由此产生的利息和保管费用支出巨大,财政面临亏损风险。

  新粮难进、老粮难出,杜鹰表示,目前有三分之一的老粮存放于临时仓库中,“陈化、变质几率、安全隐患很大。”

  与此同时,国外的低价玉米大量进口,严重冲击了国内市场。

  我国自2008年起连续六年提高玉米临储价格,提价累计60%,但同期国际玉米市场价格却在一路下滑,从2002年的1746美元每吨降至2015年的933美元每吨。“2015年,玉米国内外价差每吨又扩大了270元,至660元,即每斤相差3毛3分钱。”杜鹰说。

  粮食价格较之于“分”,这一价差可谓巨差。

  2015年,我国粮食实现“十二连增”,粮食总产量达到12429亿斤。进口创新高的同时,国产粮很多只能进国库。杜鹰认为,这体现了国产粮食供给和市场需求的不匹配,“现有国产供给中,有1000亿斤是无效供给。”

  “玉米现在的困局就是典型的市场失灵案例。改革方向非常清楚,让市场恢复活力”。杜鹰表示。

  玉米不必搞

  目标价格

  尽管各部门还未就具体改革方案达成共识,但杜鹰强调,下调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有两个基准,一是下调后的价格应尽量接近市场;二是要给农民补贴。

  “价格必须贴近市场,这样库里粮食才出得去,外面才进不来,才能把整个产业链搞活。”杜鹰认为,2015年国家下调玉米临储价格,但由于降价没有到位,未能形成玉米价格长效机制,因此只是改革的第一步。

  下调多少才算到位?杜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玉米配额内的完税成本就是最低参考值,这一数字是每市斤0.76元。此外,考虑到全球玉米市场价格已跌至近年来最低点,有望回升,因此每市斤0.76元至0.8元可以视作合理的价格区间。

  补贴方面,杜鹰建议“至少要弥补种粮成本”。据他估算,目前国内每斤玉米生产成本在1元钱左右,如果临储价格下调至8角钱,那么补贴应在每斤2角钱左右。

  “现在东北地区的规模经营发展非常快,土地流转率至少在40%至50%,合作社的地是租的、钱是贷的、劳工是雇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算农民的完全成本,也就是算上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杜鹰强调,补贴如果不到位,就可能影响农业规模经营的大局。

  此外,杜鹰不赞成在玉米上推行目标价格政策,即政府不收储,将所定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补贴给农民,这要求核算每户玉米种植面积或产量。

  “如果玉米也搞目标价格,会把地方政府累死。”杜鹰建议,迈过受WTO规则限制扭曲市场的黄箱补贴政策,直接向绿箱、蓝箱政策迈进。比如,可以考虑设定旱地综合补贴,将对玉米和大豆的补贴统筹考虑。

  同时,杜鹰认为要从尽快卸库、控制进口和调整东部种植结构三个方面进行配套改革,并以消费为导向进行农业结构性调整。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