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自开办起农家乐以来,每年的收入没少过七、八万元,还时常接收着村里的年轻人到这里务工增加收入哩。”花甲之年的老李打开了话匣子。
早在10年前,甘肃省渭源县锹峪乡峡口村村民老李,就瞅准了毗邻著名旅游景区“十五里画廊”天井峡的便利条件,在西五公路旁边,创办起了全县第一家具有田园风光和渭源小吃特色的“农家乐”。
“峡口村青山绿水,地方就是无价宝。发展休闲农业得天独厚。”峡口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平说。正是源于这种考虑,李文平在办好苗木协会的基础上,又大胆投资数百万元在天井峡上峡口,建起了集林业育苗基地、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科普旅游型农家乐“乡野香旅游山庄”。
“在旺季,山庄每天的营业额不下6000元。”乡野香旅游山庄负责人王丽萍笑着说。
2012年,山庄邀请知名旅游设计公司设计建设宋文化景区、娱乐休闲区、文化展示区、停车场、养殖场和垂钓鱼区等。如今,依山傍水,芳草萋萋的乡野香旅游山庄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已经成为渭源休闲农业的“风向标”。
“随着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原来自家的农家乐接待能力明显跟不上了。”峡城乡秋池湾村永丰农家乐女老板赵新霞表示。走进峡城乡秋池湾村,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横贯全村,依山傍水白墙蓝瓦的二层移民小区映衬在洮水、绿树、梨花之间,煞是好看。乘着旅游旺季还未来临,赵新霞投资近百万元,忙着新建农家乐。因地制宜,扶持发展壮大庭院休闲农家乐,借力旅游产业链条,度假休闲、风味独特的农家乐异军突起,全县农家乐超过50家。
县长蔺红军指出,渭源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和“中国党参之乡”,文化旅游、马铃薯、中医药、畜草是四大优势产业,县域内水资源相对丰富,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首阳白蕨菜、党参、当归、秦艽、五味子和南山放养虫草鸡、黄香沟牦牛肉、参茸鹿血酒等均为全国知名的特色土特产品,多样性农业种植结构和丰富物产为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旅游商品开发、旅游经营性项目开发等新业态提供了巨大的支撑空间。
“近年来,渭源县积极打造‘华夏文明渭河源’品牌,依托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错位发展,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和农业发展的有效融合,在文化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使县域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实现了旅游产业和农业发展的双赢。”县委书记吉秀强调。
实践证明,旅游产业和农业发展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了乡村旅游品牌的发展。通过乡村宅基地流转、异地搬迁工程、富余建设用地,渭源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乡村旅游品牌,县委、县政府出台《扶持农家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连续三年县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对农家乐进行专项扶持,其中乡野香山庄、微笑生态园等9家农家乐荣获定西市旅游接待单位称号,以发展农家乐为载体的旅游休闲服务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无疑,休闲农业正在成为城乡居民和省内外游客休闲度假的市场新宠。
作者:王纲摘自《定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