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汤俭民:他让农民生财有“稻”

三农 农民日报 2016年01月06日 10:2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汤俭民是湖北省孝南区的一名农技员,也是一位香稻育种专家。水稻育种是一项周期漫长、培育环节复杂、见效极慢的工作,需要心无旁骛、潜心钻研,才有可能育出品种。汤俭民说,既上此船,绝不踏彼船。于是他自立誓言:拙守农门,抱定香稻,从一而终。

  汤俭民一年四季约340多天在农田度过,比一个农民下田时间要多若干倍,这是因为冬天农民不下田,他要到海南下田。

  汤俭民说,最难的事有四件:一是播前清种。一万多份种子的装袋和登记,日夜赶也得10多天。而且要吸进种子上的很多灰尘。所以每次清种后,他都咳嗽不断,对身体摧残极大。二是在田间打围隔离制种。每遇雷雨交加的时刻,他不是呆在室内,而是往田里跑,怕风雨吹垮围子,以免品种间串花授粉“私定终身”。三是孝感的7~8月中午,正好水稻开花,他每天此时要给数百对“婚配”稻株进行人工授粉。而此时正好是烈日如火、上晒下蒸、暑热难挡之时。而他却要忍受热、累、饥、渴,忙到下午1点以后才能回家吃中饭,每次到家都是衣衫透湿。四是鉴别稻米香味。一般育种家是用眼和手育种,他除此以外,还要用嗅觉和味觉来分辨稻的香味。因为目前还没有测试香味的专门仪器,只有靠他的感觉。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长期在水田工作,汤俭民四次染上了血吸虫病。每次住院医生都告诫他,再不能下疫水了,家人也都劝他放弃育种。“从事水稻工作,不下水,怎么作试验搞推广呢?”

  在汤俭民办公室里,堆满各类育种材料和种子,上面插满标签。“从播到收,不能有丝毫差错,每份材料记录和选收,都得亲手做。”汤俭民说。

  本报记者简承渊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