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本报记者张丛
入冬,当北方大部分草莓大棚纷纷“披”上草毡“整装”抗寒时,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安心农场的草莓却住进了温暖的“高楼”。这里的草莓不是种在地上,而是种在钢架上一袋袋无菌椰糠里。“这是最先进的三段式立体无土栽培,温度湿度都靠电脑控制。”农场主许红民自豪地说。这个采用双层进口膜覆盖,占地约10亩的智能化大棚,和周围普通农户的矮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把草莓种出了“科技范儿”“国际范儿”的人就是“海归农民”许红民。2009年,从事国际贸易的许红民看到在日本销售的草莓价格比国内高几倍,就收购了17万元的草莓出口。结果,因为质量安全不符合标准反被索赔117万元。凭着多年在日本学习食品安全的经历,他决定从日本引进三段式立体无土栽培模式,投资1000多万元回莒南老家种起了草莓。
从引进脱毒种苗、进口澳洲椰壳粉制作无菌培养基,到安装水肥一体化灌溉、棚内恒温系统;从建立一套跨国大棚监控技术,到物理方式调节草莓生长的碳氮比、光照、蓄冷,许红民的草莓与传统种植的有太多不一样。
每天上午是许红民最忙的时候,他要到大棚里收集草莓生长中的温度、光照、水分、土壤氮磷钾含量等数据。这些工作要靠一台平板电脑和几个数据采集终端完成。“原始数据通过一个植物生长环境监管检测管理软件传到国外植保公司,由他们进行数据分析,再把相关对策反馈回来,我按照他们的指令来种植。当然,这种服务是要花钱的。”许红民说,依靠第三方平台的分析数据种草莓,能合理掌握水肥药的使用量,再借助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保证养分吸收,使草莓品质达到国际最高标准。
大店镇有悠久的草莓种植传统,栽培面积达3万多亩,号称“草莓之乡”。许红民引进的物联网新技术,使传统的草莓种植由以人力为中心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转变。如今,小草莓“漂洋过海”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许红民的公司也与日本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元旦过后,安心农场自有基地200亩60多吨草莓,将以每吨2700美金的价格销往日本。
“不要觉得靠天吃饭就行了,种上种子就能结出果来。其实农业不是那么简单,它本来可以做得更好!”许红民的小草莓迎来了物联网发展的时代,这让他感慨不已。
点评
草莓鲜果是如何走进农残控制标准严格的日本市场的?当然靠质量。而实现高质量的途径有许多种。许红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信息时代依靠物联网传递信息、获取管理技术的样本。
以往,单一的草莓种植户浇水、施肥、打药,有的凭经验,有的靠感觉,标准不一,有时还会导致农残超标。许红民利用物联网新技术把大棚“送”进实验室,把专家“拉”进大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保证了草莓品质。
小草莓遇上物联网点燃的星星之火已现燎原之势。期待农业物联网科技之光,尽快成为改变“三农”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