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种粮大户庞立虎:养地就是养效益

三农 农民日报 2015年12月10日 09:5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前段时间玉米才8毛多一斤,最近价格才开始涨了些。这种情况下,想靠种粮食挣钱,产量就是关键了。”临近年底,山东省莒南县博丰家庭农场主庞立虎每天都在忙着核算利润,盘算来年。规模化种粮三年多,他心里十分清楚:高产量从哪里来?地养好了是根本,养好地才能多出粮、出效益。

  2012年冬天,庞立虎从洙边镇洙边村流转了280亩地,当年种的小麦,亩产只有八九百斤。除去气候、灌溉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耕地质量较差。

  “咱这里原先种地还是比较落后的,化肥农药多多的用,不讲究科技。土壤酸化、板结很明显,耕层变浅,所以拿不了高产。”庞立虎说。

  因此,头一年小麦收割后,他就坚持全部秸秆还田,为第二茬种植玉米“制造”有机肥。在他看来,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减少了化肥使用,又省去了处理、运输秸秆的环节。“农场的机械都有还田功能,秸秆经过粉碎,在地里直接腐熟,再随深耕深松施入土壤,对修复地力很有好处。而且这几年,深松还有一亩25元的补贴。”庞立虎说。

  就这样,经过秸秆还田和深耕深松作业,土壤墒情得到保护,肥力雨水都能存住,庞立虎的土地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玉米和小麦的产量分别能达到1200斤和1000斤以上。

  2013年7月,庞立虎购置了10余台大型机械,修建了粮食库房,注册2000万资金成立了全县第一个个人家庭农场——博丰家庭农场。当年,县里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庞立虎的家庭农场成为了扶持的重点。

  庞立虎从县农业局的土样分析数据库中得知,他的地主要缺少钾肥,在施肥时便侧重增加钾肥比例,“过去啥肥都施,有的缺少有的反而过量,一亩地得用一百四五十斤。现在配方肥缺啥补啥,一亩地用个一百斤足够。”他说。

  2014年,庞立虎继续流转300亩土地,进一步扩大了农场集中连片的规模。庞立虎说:“咱现在规模化种植,好地好技术才是关键。这两年,我用了种肥同播、化肥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了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既降低了投入成本,还养好了地,粮食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升。”

  2014年,山东省开始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莒南县成为省级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庞立虎又找到了提升耕地质量的新办法。

  与博丰家庭农场一街之隔,有一家规模上万头的养猪场,每天能产生沼液沼渣约2000斤。庞立虎与养殖场达成协议,直接将沼液经运输管道从养殖场接到地里。“今年种玉米,我就局部试用了一下,亩产普遍超过了1600斤。”庞立虎说,“等过两天天暖和了,得给小麦浇一遍水,估计亩产也能增加四分之一。”

  孙桦 本报记者吕兵兵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