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内蒙古赤峰市:沙窝里长出“真金白银”

三农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局 2015年12月04日 09:1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记者走进克旗经棚镇联丰村扎木苏设施农业园区的蔬菜大棚,日光温室里却温暖如春,一垄垄小白菜、茼蒿、油菜、香菜青翠鲜嫩,生机盎然。正在温室里收拾蔬菜的王桂霞高兴地告诉记者说:“我这个蔬菜大棚有8分地,每年能产三茬菜,收入1万多元。往年道路不好走,只能自己起早摸黑出去卖菜,今年村里修了路,不仅菜贩子和居民都开车到棚里来买,且还能多收入呢!”

  联丰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山多地少、干旱缺水,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差,原来是个穷村子。特别是扎木苏组全组28户,89口村民,种的是沙窝地,农作物种植单一不说,干旱、大风还“经常光顾”,是个十年九不收,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远近闻名的穷地方。

  为让扎木苏人拔出穷根,2008年,镇党委、政府在该组实施了设施农业项目,动员村民建暖棚种油桃。获得成功,平均每斤8元钱被一抢而空,每棚收入2.4万元,当年油桃棚猛增到25处。每年端午节前后,到扎木苏桃园采摘油桃的游客达数千人,25棚油桃总收入达7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组人均纯收入达6300元。

  紧接着该村又争取项目,拦河筑坝、打井修渠,在沙地上建起了设施农业园区和移民新村,现在全村已建成日光温室129处、冷棚98处,日光温室主要种植油桃、葡萄,棚均纯收入2万余元;冷棚主要种植豆角、香瓜,草莓等,棚均收入1万余元。村民们在日光温室内种植蔬菜水果,千亩荒滩变成了千亩良田,筑起了沙漠里的菜园子,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2014年,联丰村被确定为“十个全覆盖”工程精品村,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33.9万元,新修通村公路1.6公里,小巷硬化3.01公里,27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硬化广场1300平方米,新建60平方米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各一处,完成350延长米的土墙改砖墙及墙体美化,完成标准化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通电率达100%,“户户通”广播电视工程覆盖率达100%,新农村参合率达到100%。

  如今的联丰村:一座座蔬菜大棚绿意盎然,一条条平坦洁净的水泥路连通各家各户,一排排白墙红瓦的砖瓦房矗立在道路两边……72岁村民孟凡库老人高兴地说:“活到70多岁了,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生活,现在不仅路好走了、环境美了,还建了卫生室与便民超市,有了学习和文化娱乐健身场所,家家都喝上了安全水,这破沙窝子里还长出了‘真金白银’”。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