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本报记者肖力伟胡明宝
在陕西省大荔县东部黄河古道老崖上的安仁镇小坡村,过去被抛弃荒芜的盐碱地,如今已是炙手可热、半垄难求的高产田。
逆袭是怎样实现的?在道路两边,一排排白色的大棚在阳光照射下整齐排列,掀起底帘的大棚中,一粒粒泛着红晕的冬枣挂满枝头,好似张着笑脸欢迎它们的客人。
“冬枣让小坡村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仅冬枣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以上,全村收入的90%来源于冬枣产业。”小坡村党支部书记薛安全说,“以前都没钱供孩子上学,而现在我们都买了车,孩子上学根本不成问题,在县城买房也不是问题。”
在大荔县,处处可见如小坡村一样通过发展冬枣产业致富的村子。如今,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挂果面积20万亩,今年预计产量28万吨,产值30亿元。
“‘设施栽培、错峰上市’是大荔冬枣能够在全国众多冬枣产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周爱英说,“大荔县种植冬枣也并非一帆风顺,虽然自然条件与冬枣的各生育阶段十分吻合,但是由于冬枣的成熟期与大荔县秋季降雨相遇,露天种植裂果损失严重。”
从2006年开始,大荔枣农开始在政府支持和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大棚种冬枣的试验。经过3年研究,冬枣设施栽培技术基本成熟,2008年在大荔县的许庄镇、安仁镇,农民就地取材,用竹竿、水泥桩等材料搭建防雨设施和栽培设施。
冬枣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造价相对低廉的设施(冷棚)栽培,让大荔冬枣成熟期提前一个月左右,第一茬果在8月中旬就可采收。由于占据成熟早品质佳的优势,大荔冬枣价格行情一直较高,亩均效益2万元左右。
安仁镇红星村枣农马德孝种植冬枣15亩,均为设施(冷棚)栽培,去年收入23万元。马德孝告诉记者:“通过发展设施栽培,不仅避免了秋季降雨造成的裂果,防止冰雹对冬枣的损害,还提前了冬枣的上市时间,高效益高回报的设施栽培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村虽然只有3000亩地,但是却种植冬枣4000亩,很多农民都到别的村包地种冬枣。”
周爱英告诉记者,今年通过温室大棚种植冬枣,进一步提前了冬枣的上市时间,最早上市的冬枣价格达到每斤100元,到销售后期也没有低于20元一斤的。“大荔冬枣是全国上市较早的冬枣,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周爱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