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内蒙古武川调整种植结构 靠天吃饭成“过去式”

三农 央广网 2015年08月10日 05:5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广网北京8月9日消息(记者许伟 郑颖)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武川县是内蒙古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中的一个。过去这里靠天吃饭,如今武川县通过调整种植结构,让农民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

  据说当地农民有的月收入能到六千多,这是真的么?

  在内蒙古武川县耗赖山乡一家企业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一座座食用菌大棚整齐的排列着。现在正是采收蘑菇的季节,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收蘑菇。于二燕是耗赖山乡圪顶盖村村民,农忙结束后,她就来这里收蘑菇了。

  于二燕:一斤4毛钱。咱们就是捡到十月份,从五月份到十月份。

  记者:咱们是每天都在捡吗?

  于二燕:每天都得捡,每天这么多。

  于二燕的手腕上写着一个数字,464。她介绍,这记录的是她当天的工作量,捡了464斤蘑菇。如果每天都能有这样的工作量,一个月能给她增加不少收入。

  于二燕:捡蘑菇,一个月6000块钱,捡蘑菇的季节,每天捡就能赚6000块,要手快,一天400多斤。

  在这个食用菌基地里忙碌的工人,大多数是附近的村民。在过去,别说月收入能达6000元,就是一年恐怕也挣不到这么多钱。

  就拿圪顶盖村来说,地处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东北20公里,是耗赖山乡所辖的一个行政村,这里十年九旱,基本是靠天吃饭。小麦曾经是这里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效益却十分低下。武川县农牧业局党委书记秦国樯:

  秦国樯:效益很低,一斤小麦就是一块零八分的价格。我们武川220万亩地,只有20万亩可以水浇,其余200亩耕地就得靠天吃饭,要是今年没有下雨,那就没有收成。我们武川的平均降水在330毫米左右。

  在武川流传这么个说法,没雨就是灾年,有雨就是丰收年。在灾年,小麦亩产仅仅一百来斤,有时候甚至只有七、八十斤。按这样的收成,当地的种植户连温饱都成难题。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很多年轻的劳动力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妇女,还有儿童。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武川县开始依靠本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先从发展马铃薯产业做起。武川县农牧业局党委书记秦国樯:

  秦国樯:武川海拔高,风速大,对马铃薯的种植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过去我们马铃薯运不出去,拉不出去,现在全国各地都吃马铃薯,交通也方便了,农户就大量种马铃薯了。

  武川耕地有220万亩,然而水浇地仅有20多万亩,还有大量闲置地。如何有效利用闲置地呢?在种好马铃薯的基础上,武川县又大力推进了食用菌种植产业。截至去年,武川县耗赖山乡一共建成了620栋食用菌大棚。在耗赖山乡耗赖山村,村委会主任高文锁介绍,目前村里建有食用菌大棚300个,妇女们在家门口就能够挣钱了。

  高文锁:65岁以上的老人基本都不干活了。有些在家的妇女们,在家捡蘑菇。

  记者:劳动力相对轻一点?

  高文锁:轻一点,占用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因为蘑菇要求比较严格,今天该采不采,明天打伞就没用了。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申进文常年在内蒙古调研食用菌种植环境与市场问题。他指出,不仅在武川县,全国很多地方在调整种植结构时都会选择推广食用菌产业。

  申进文:食用菌在内蒙古比较有潜力,一个是气候有优势,另一个就是靠近北京、太原,产品销售不会有难度。食用菌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很多地方都是使用食用菌,因为食用菌种类多,另外栽培效益好,产品销售也理想,是农业结构调整里比较好的项目。

  从武川县城到耗赖山乡,路两旁的作物丰富多样,有向日葵、食用菌、油菜等。武川县农牧业局党委书记秦国樯介绍,过去武川县一半以上的耕地都只种小麦,现在武川县的种植结构已经优化。

  秦国樯:220万亩耕地,大面积的是马铃薯,每年是60到80万亩,小麦在40万亩左右,还有小杂粮,主要是这么多作物。食用菌种植大规模是在2013年引进。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