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贵州贵阳茶产业出台八大举措 促三年提升

三农 贵阳市农委 2015年07月31日 10:0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2014年4月下旬,我省出台了《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计划用三年时间着力推进我省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品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基于我省茶产业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贵阳市结合自身实际,于2014年12月正式出台了《关于推动全市茶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了新时期茶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提出了加强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八大工作重点,5项保障措施。

  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全力推进全市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明确把茶产业发展纳入对区(市、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在实施意见中,贵阳市将自己定位为全省茶产业研发、文化发掘、健康养生、市场经营、精深加工和智力支撑的中心。这些定位将具体体现在全市茶产业综合产值、精加工产能、茶馆建设、休闲观光茶园建设等在全省的占比优势上。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贵阳在全省茶产业的核心地位更将进一步凸显。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以工业理念、市场理念和生态理念抓茶产业发展,抓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全市茶产业区域功能布局。以树立品牌、拓展市场、弘扬文化等八项工作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挖掘茶元素深刻内涵,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培育我市都市现代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茶产业打造成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和生态产业。

  发展目标

  通过2014年至2016年三年努力,稳定和巩固生态休闲观光茶园30万亩,年产优质茶叶1.5万吨,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打造1-2个全国知名品牌,培育2-3个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将我市茶产业建成核心品牌突出、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发掘充分、产业结构合理、综合产值较高的都市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形成全省茶文化传承中心、交易中心和研发中心,打造茶产业发展升级版。

  2014-2016年,建成域外市场茶叶品牌形象店(营销点)200个;建立完善茶叶市场体系,完成茶资源交易中心和茶叶市场的选址和建设;建成星级茶馆54家、酒店大堂茶吧50个;建设清洁化和精制加工线60条;建成茶旅一体化茶园30万亩,在市内AAAA级以上景区建成品茗点10个,茶旅一体化示范点10个;完成贵阳学院茶学院筹建工作。

  保障措施

  市农委每年从财政安排的部门资金预算中切块3000万元扶持,各级各部门还要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支持茶产业发展,此外,各区(市、县)要将支持茶产业发展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品牌创建

  目标:整合区域品牌。改变散、乱、小的品牌局面。

  举措:主打“绿宝石”、“开阳富硒茶”等品牌,媒体全覆盖。

  重点打造“绿宝石”品牌,进一步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探索建立区域公益品牌,着力培育“开阳富硒茶”系列品牌;支持公益品牌和区域品牌建立健全品牌管理规则,营造良好的品牌运营环境。

  同时为加强品牌保护,贵阳市将制定完善“绿宝石”及地方公共品牌标准体系,推进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指导茶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请注册,培育茶叶驰名商标和贵州省著名商标。

  此外,贵阳市还将支持企业通过电视、网络、高铁等多种媒体和载体开展品牌宣传和产品广告,将茶产业的宣传植入爽爽贵阳宣传片,将高速公路沿线打造成宣传贵阳茶品牌的重要窗口,将贵阳市内主要景区打造成展示宣传推广贵阳茶品牌的重要平台。通过多效并举,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市场拓展

  举措:引导企业进入各大渠道销售,建设茶资源交易中心,实现线上先下交易。

  贵阳市关于国内外市场拓展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加强本地市场培育,引导支持本地茶叶企业产品,进入省内酒店、特色餐饮等渠道,促进茶叶产品的本地销售。基于其作为全省市场经营中心的定位,贵阳市还将建成集市场贸易、产品展示、电子商务、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贵州茶资源交易中心,构建“买全省、卖全国、闯世界”的市场格局。

  域外市场拓展主要以支持龙头企业为主体,抱团形成企业集群的形式进行,到省外目标市场开设50家茶专卖店和200个茶叶品牌形象店(营销点)。入驻全国主要茶叶批发市场和建设城中城、店中店等窗口,以及与吴裕泰,沃尔玛等国内外主要茶叶渠道商、大型连锁超市合作的方式,实现渠道资源共享。同时,充分利用贵阳保税区优惠政策,推进产品对外贸易。

  在电子商务领域,依托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茶叶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利用贵阳现代农业大数据交易中心,京东电子商务园,淘宝贵州馆等电商平台等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广泛交易。

  文化宣传

  举措:普及黔茶文化,营造消费氛围

  为实现作为全省茶产业健康养生中心的目标,贵阳将推进孔学堂“大碗茶庄”文化体验区建设,在AAAA级以上景区建成10处品茗点,推进茶主题酒店,茶商品一条街建设。规划建设星级茶馆54家,茶馆文化街2-3条,倡导“茶为国饮、品茗健康”民族传统,搭建良好的茶文化传播平台,弘扬黔茶文化,助推“三产”发展。开展多层次的茶叶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

  加工升级

  举措:提高初制加工能力,推进清洁化建设。

  茶叶加工上的重头戏在于精制深加工,贵阳市在产业结构上已将自己定位为全省茶叶加工和精制拼配中心,计划建成清洁化加工线50条,建成精制加工线10条,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茶青资源综合利用率。

  此外,贵阳市还将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茶企(集团)在贵阳建立加工基地或总部落户贵阳;支持建设茶叶精制拼配中心、仓储物流中心,支持主要茶企建成精制茶生产线;支持企业开发茶食品、茶用具等涉茶食品和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

  基地提升

  举措:主打休闲观光创新管理模式。

  建设30万亩生态休闲观光茶园,计划占据全省生态观光茶园60%的份额。此外,贵阳市还规划久安九龙山、红枫湖琊珑、百宜至毛云、龙岗南贡河、禾丰云山茶海等10个茶旅一体化示范点建设;配套建设茶叶标准(精品)园10万亩,茶叶主产县4个、万亩核心乡镇8个,5000亩茶叶专业村10个。

  在茶园管理上和发展水平上,扩大“绿宝石”绿茶上游生产基地规模,引导市内的主要茶叶企业、合作社和大户,建设专属茶园、种植庄园、茶产业创业园;推广茶园线上线下的认购模式,让更多市民成为茶园“合伙人”;推进茶叶家庭农场(农庄)建设。此外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标准(精品)园建设为抓手,以茶叶专用肥、茶叶管护机械化为重点,大力推广高效栽培技术,促进优质茶园建设。

  保障质量

  目标:茶叶基地“三品一标”认证,无公害认证面积达100%,有机、绿色产品达到30个,所有茶叶生产企业实施全程清洁化生产。

  举措:完善标准体系,加强病虫害防控。

  推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机械化加工为方向,开展绿宝石、开阳富硒茶等标准的制(修)订;推进茶叶基地“三品一标”认证,无公害认证面积达100%,有机、绿色产品达到30个,所有茶叶生产企业实施全程清洁化生产,通过GAP、QS、ISO、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按照标准种植、施肥、用药、采摘、加工、储运等,全面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茶产区全面禁止销售、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水溶性农药;严格农药销售登记备案制度,在茶叶核心乡镇全面实行茶叶农药肥料专柜(专营店);在规模化、标准化的示范茶区内,禁止套种可能因施用农药危及茶叶农残的作物;加强生产记录管理,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规定;支持在贵阳建立建成高效、便捷的茶叶质量安全第三方检测机构,将贵阳打造成全省茶叶的检测中心。

  贵阳市还将建立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支持茶叶类省级园区、企业专属基地、出口基地,茶叶类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率先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检、消费者查询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的云服务平台,确保贵阳茶叶质量的公信度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融资支持

  举措:银企合作创新模式拓宽渠道。

  着力推动金融机构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发涉茶信贷产品;在做好传统信贷融资的基础上,鼓励证券、保险、信托、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为茶企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积极推进茶产业保险,鼓励涉农担保机构强化对茶企的融资担保服务;出台支持鼓励政策,吸纳社会资本投资茶产业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参与,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发起成立茶产业并购基金。

  强化智力支撑

  举措:利用科研院校优势培养产业人才。

  充分利用省农科院、贵阳学院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资源优势,加强与台湾大学合作,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着力新品种培育、古茶树资源开发、新产品及保鲜技术研发,加强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推广,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提高茶产业科技含量;通过筑台合作,校企联合,成立贵阳学院茶学院,培养茶叶种植、加工、质量审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茶艺、茶文化传承等专业复合型人才,实现茶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学历年招生50人以上,每年开展茶艺、茶审评、茶加工等资质培训500人次以上;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加强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成立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