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房宁
有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夏秋冷凉蔬菜主要产区生产面积约2290万亩,约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10%,产量为4500万吨,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9%。就现有数据看,冷凉蔬菜所占比重不大,但发展势头不小。近年来,湖北恩施、内蒙古乌兰察布、河北坝上、宁夏固原、甘肃河西、青海海东以及云贵高原的部分高山地区都在打造冷凉蔬菜基地。
诚然,错季、打时间差是冷凉蔬菜的优势,但这些并不能保证冷凉蔬菜产销无虞。去年,河北坝上的大白菜、宁夏固原的西红柿就发生过“卖难”,品种单一、上市期叠加是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就是“冷凉”的市场优势丧失了。
保持“冷凉”优势,要做好布局规划,国家有大的规划,地方也要算“细账”。根据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北部高纬度地区是我国夏秋蔬菜的优势区域。但是不是跟这些区域沾边的地方就一定适合发展冷凉蔬菜?适合发展的,多大规模合适?在可达的销售半径内,哪些销地更经济?在可预期的销地,市场容量有多大、消费有哪些喜好?这些都要地方政府结合实际来考量。况且,在冷凉蔬菜的产地增加、产能扩大的同时,不少传统的“伏缺”地区也在加强城郊“夏淡”、“秋淡”基地的建设。从河北张北控制错季蔬菜面积的做法就可以看出,冷凉蔬菜不能“过热”。
保持“冷凉”优势,还要夯实产业基础。产业链涉及很广,要抓住当前比较关键的方面先突破。例如,在较大规模市场短时间难以建成的情况下,培养一批活跃的蔬菜经纪人队伍更为现实;在深加工能力一时难以达成的情况下,蔬菜的采后预冷必须跟上;在新品种、新技术需要消化的情况下,合理安排茬口,至少在本区域要避免上市期“撞车”。甘肃榆中县对蔬菜生产片区的梯度安排,值得不少地方借鉴。
《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提出,在保障总量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提高淡季供应能力,这也应当成为冷凉蔬菜产区调整、升级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