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6月初的青海湖畔,草原新绿,蓝天倒映在青海湖面,与点缀在草地间的牛羊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谁也想不到当初大部分人极力反对的高效畜牧养殖模式如今会让大家共同走上致富路。几年间的曲折艰辛,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一一破解,生活是越来越好了。”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的村民华青才让回忆起近些年家里的变迁时感慨道。
宁夏村是一个纯牧业村,共89户、419人。长期以来,宁夏村经济发展由于受牲畜超载,草畜矛盾突出,生产经营模式单一、资源分散、技术粗放、易受市场风险左右,以及基层党组织带头致富创业能力弱等问题的影响,致使畜牧业生产发展举步维艰。
如何既解决草畜矛盾,又实现牧民增收?
从2009年开始,宁夏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寻求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结合点,依托“全省党建示范村”和“全省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村”的优势,探索推行出“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建联络员+党员示范户”的管理模式,让村党组织书记兼任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扎实推进以“产业富民、生态利民、项目惠民、组织为民、和谐安民”的党建“五民兴牧工程”,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宁夏模式”。
华青才让所在的刚察县泉吉乡宁夏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是以村为单位的合作社,共有23个联合经营小组,11个党员示范户。“我们以50亩草场为一股、10只羊为一股的入股形式,以大户带动小户的方式集约经营,通过出售羔羊、淘汰母畜和羊毛增收,人均年收入能达到1.2万多元,比2009年的4000元翻了3倍还多。”
原来一个羊单位3.8亩草场,成年畜死亡率10%、羔羊死亡率60%,母畜比例40%,生产成本逐年加大。经过村党支部的宣传引导,以及党员的带头示范,近年来,牧民的思想观念逐渐转变,养殖方式逐渐科学化,到目前,一个羊单位5亩草场,牲畜死亡率大大降低,母畜比例更是在80%以上。科学养殖带来的是经济效益的提升,草场负担减轻,生态明显改善。“收入好了,往年这个季节漫天的沙尘也不见了。”华青才让深有感触地说。
宁夏村联点干部、泉吉乡副乡长杨德霖介绍道:“宁夏村的这种模式,打破了农牧民群众‘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方式,形成抱团发展、集约搞经营的局面,收到‘基层党组织得到加强、集约经济得到壮大、牧民收入得到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良好效果。”
在“宁夏模式”下,这个海北“最美乡村”2011年被评为省级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村及党建工作示范村,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全省“百企联百村”活动先进村。2013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群众增收,生态改善,党群关系进一步增强,宁夏村民人人夸赞的“宁夏模式”正带领全村百姓,凝聚团结、一心向上,走向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