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本报记者阎红玉
5月的吉林,原野吐绿。播完旱田的吉林农安县开安镇万来村农民张福军告诉记者:“我家1.3公顷的玉米地,采用种肥同播技术,今年已是第二个年头了。”以前传统种植靠撒化肥,等玉米长到大喇叭口期时撒施肥料,后期再追肥。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张福军调整好农机装置上种肥距离,把种子和缓控释肥同时播到地里,既省工省时省力,还达到了早播浅种效果。他说:“去年我简单测算了一下,我家玉米地增产近700多斤,村里的人都说,这种技术为粮食增产又上了一道保险。”
解决大喇叭口期雨热同季追肥难题
吉林省土肥站研究员刘振刚介绍:“高效缓控释肥和种子同播技术集成示范可减少高耗低效肥料使用,减少过量施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减少施肥用工,推进轻简施肥,解决覆膜栽培作物在生长期无法追肥,玉米大喇叭口期雨热同季追肥困难的问题。”
据了解,2007年吉林在农安、德惠、九台、永吉、梨树、伊通、东丰、前郭、长岭、洮南等县(市、区)开展了缓控释肥肥效试验工作。通过试验,了解不同生产企业、不同产品的缓控释效果,掌握缓控释肥施用方法、施用量等施用技术。2010~2013年,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安排,在吉林东丰、农安、洮北、永吉、榆树等县(市、区)开展了缓控释肥试验示范,进一步验证了缓控释肥在吉林的应用效果,尤其在春玉米生产上,具有省工省时、增产增收作用。在此基础上,吉林省土肥站积极探索玉米种肥同播技术,通过缓控释技术对基肥中氮肥释放速度的控制,采用机械化施肥、播种、镇压一次性作业,实现种肥同播,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苗齐、苗壮,为秋季丰收奠定了基础。在保证产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减少作业次数和作业量的技术是最受农民欢迎的项目,能有效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对农民增收发挥着巨大作用。2015年吉林玉米种肥同播一次性施用高效缓控释肥技术模式试点在农安、东丰2个县落实,每个县1万亩,合计面积2万亩。
一次性技术集成亩减氮肥10%以上
刘振刚研究员告诉记者,在玉米播种期,利用玉米播种机一次性将玉米种子和高效缓释肥施到地里,实现种肥同播、化肥深施、高效缓释肥一次性施用,与之配合的是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选育优质品种、精量播种、合理密植、病虫害科学防治、化控技术等措施。在保障作物稳产增产的前提下,科学控制氮磷养分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肥料利用率,项目区亩均氮素利用率提高10%以上,节约氮肥投入在10%以上,省工在0.5个以上。
为加快这种技术的推广普及,吉林按照国家政策,对项目区农户实施差价补贴,补贴资金主要用于高效缓控释肥料应用与推广。农民购买相应高效缓控释肥料时只须支付扣除补贴差价后的肥料款,每亩补贴25元。为了保证项目实施公平、公开、公正,以村为单位,由村民委员会对农户购肥品种、数量和价格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无异议后,由县级农业或财政部门及时拨付补贴款。
据测算,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吉林项目区玉米每亩增产在20公斤以上,按每公斤2.24元计算,同时亩减少劳动力投入10元,每亩增收节支54.8元,项目区增收109.6万元。种肥同播技术还能有效地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土地合理流转和集约化经营,促进城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