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今年我育了11个棚96000多盘的辣椒和番茄苗,今天全部出售完了,初算了一下,大概净挣了有30万元人民币吧。”5月15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五团六连大棚育苗户赵桂珍在出售完最后的630盘辣椒苗后,高兴地回答者笔者的询问。
1996年赵桂珍和丈夫一起带着二个孩子从河南老家来到地处焉耆盆地的二师二十五团六连落了户,成为一名兵团职工。起初,她和丈夫一起承包种植35亩土地,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几年下来家庭一直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
2008年6月,为了提高职工收入,团场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发展设施农业,但职工积极性却不高。在连队领导的说服下,赵桂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团工会申请贷款3万元人民币,自筹2万元人民币修建了自己的第一座大棚。“我心里没有底呀,修建大棚投入大,怕挣不上钱,成本难以收回来。”想起当年的情景,赵桂珍记忆犹新。
2009年2月,赵桂珍通过与连队种植番茄的职工协商,帮着育了一棚番茄苗,4月底出完棚,她一算账,净收入有2.7万元人民币,这下赵桂珍看到了增收的希望。2010年赵桂珍和丈夫商量后,在团工会帮扶下,又投资20万元人民币修建了4座大棚,当时连队有不少职工就说:“赵桂珍是‘疯了’,一下投入那么多钱修大棚,什么时候能挣回成本啊,如果亏了,看她怎么过日子。”
面对职工的议论,赵桂珍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增收路。开始的大棚育苗工作并不是那么顺利,2011年她通过与临近的地方农民联系培育了4个棚的色素辣椒和酱用番茄苗,由于在管理中没有把握好,部分秧苗感染了病菌无法移栽,为履行育苗合同,她坚持自己掏钱购买了1.7万元人民币的苗补偿给种植户。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她得做法,赵桂珍却说:“帮人育苗最重用的就是诚信,如果没了诚信,以后还有谁敢和我合作呢?”很平淡的一句话,很执拗的坚持,给她和临近的地方农民结下了长久合作的坚实基础。
为掌握更多的大棚育苗知识,2011年冬季团场开办“大棚育苗管理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时,赵桂珍没有拉下一堂课,笔记记了一大本,在课堂上她也是最活跃的学生,每堂课都向老师提问。
2012年春季育苗时,赵桂珍按照所学的知识,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抓好管理,这年她培育的5座大棚4.6万盘的辣椒和番茄苗没有出现一点问题,成了临近辣椒和番茄种植户的“抢手货”,她得到了17.3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2013年随着焉耆地区色素辣椒和酱用番茄种植面积的扩大,精明的赵桂珍看到了机会,她除了把自己的5座大棚全部培育上苗外,还租赁了其他职工的3座大棚,育了6.6万盘秧苗。4月份中旬到了苗出棚时节,周边的很多地方农户、甚至都有50公里外的农户都纷纷来到她的大棚购买苗子。“这下赵桂珍是发了。”看到赵桂珍大棚跟前拉苗的车辆络绎不绝时,连队的职工都这样说着。
只有初中文化的赵桂珍,凭着自己敏锐的市场意识和善于思考的头脑,在经过8年的勤奋努力和诚信经营,赵桂珍的育苗大棚由最初的1个发展到现今的11个,与她签订育苗的种植户也从最初的几个连队的职工扩展到100公里外的和静县和和硕县等地的农户,她的年收入也由原来的不足3万元人民币提高到了30多万元人民币,她以自己的勤劳奋斗轨迹成了团场知名的创业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