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草莓遭遇市场危机 主产区价格暴跌四成

三农 央视网 2015年05月07日 14:0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5月7日消息,近日一篇“草莓含乙草胺残留或致癌”的报道引起了民众的巨大恐慌。事件发生后,北京、辽宁、江苏、湖南、陕西等草莓主产地相继对当地草莓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均无乙草胺残留。不过,国内草莓市场依然因此遭遇严重打击,大量草莓滞销无人问津,主产区价格暴跌四成以上。

  5月6日,一亩田研究院披露草莓行情数据显示,我国辽宁、河北、吉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七大产地草莓价格在4月底遭遇滑铁卢,由4月中旬的4~8元跌至1~4元,部分地区的草莓甚至跌到1元以下,连当地农户的人工费都不够。按我国草莓种植面积200万亩计算,今年我国草莓种植户可能亏损数十亿元。

“草莓有毒”报道引发大面积滞销:七产区价格暴跌四成

  一亩田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草莓交易是近期该平台上热门蔬果品类之一,其价格指数变化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5月1日,一亩田集团辽宁地区工作人员赶赴辽阳市文圣区草莓产区调查滞销情况。工作人员惊讶发现,当地草莓种植户高老板正在组织人手,将大棚内的草莓连根拔起。50多亩大棚草莓,每天出产1000多斤,眼看正是上市旺季,高老板却彻底放弃了售卖的指望。

  “实在是没有办法,很多草莓都烂在地里,我把草莓都拔了打算改种香瓜 ,”高老板认为,草莓销量骤减就和上月底的负面新闻有关,“我家的草莓是有机的,施的是有机肥,但老百姓根本不买草莓了,降价也卖不出去。”高老板预计,50亩地的草莓将给他带来20万元的巨额亏损。

  4月30日,北京市食安委抽取175个草莓样本、均未检出乙草胺;江苏、湖南、陕西等地对当地草莓抽检结果均显示无乙草胺残留。但是,这些抽检和后续媒体报道并没有给草莓市场行情带来起色。

  一亩田研究院院长高海燕对此认为,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是降低“误伤度”的前提。这次由负面报道引发草莓大面积滞销事件,和不久前的万宁西瓜危机事件类似,是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市场典型的“连坐效应”,即一个产品出问题,连带整个品类的消费信心下降,一个产区的某类产品出问题,连带整个产区的农产品的消费信心下降。

  恐慌背后是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现状的信任缺失。高海燕院长认为,这需要通过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来解决,比如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此外,有关部门还要通过加大农产品市场的信息透明度来完成对不同市场参与者的识别,规避一损俱损的市场效应。要想不让老鼠屎坏掉一锅粥,就是要有能力把老鼠屎与一锅粥能分离开来。因此要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和交易者使用互联网手段和平台的能力,充分披露自己的信息,让消费者能充分获取产品、产地、企业的信息,降低单一恶性事件对良性企业的“误伤度”。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