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正在田间劳作的刘明丰。
邱敏与她种植的火龙果。
“今天的果子才是极品,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送货上门哦!”邱敏在自己种植的桑树之间,将新成熟的桑葚照片发到朋友圈,准备迎接顾客新一轮的“哄抢”。
她所在的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森林覆盖率达87.4%,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与很多中部地区的乡村一样,铜鼓的很多青壮劳动力都在外打工。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回到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和邱敏一样做起了“新型农民”,他们用知识的头脑和勤奋的双手,在田间地头开辟出一片天地,谱写了一曲现代农业之歌。
做精致的庄园
在一片紫红色的桑葚之间,记者见到了正在观察和采摘的邱敏。1985年出生的她活泼健谈,最喜欢的职业是导游和农场主。上中学时,她就在同学的纪念册里“梦想”一栏中写道:做一个新型农场主。
“我是那种一旦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去做的人。”她在一件一件实践着自己的愿望。2006年大学毕业之后,她追随部队的男友一起到了福建,在鼓浪屿等景区成了一名导游。2009年,与男友一起回到铜鼓结婚、生子,并在县里的银行做大堂经理。2013年,在全家人的支持下,她最终辞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姐妹几个一起凑钱,并贷款80余万元,盘下家乡黄溪村的上百亩土地,去圆一直以来的“庄园梦”。
种点啥?她走遍了周边省市的农场,不停观察学习,还向浙江农学院的专家求教,最终采用“南果北移”的思路。火龙果、番石榴、柠檬、桑葚、黄秋葵、太空莲……她仔细地规划着每一块土地,让这些作物在脚下落地生根。
从此,她开始了未曾有过的体验。白天拿着记录本在田间仔细观察和记录,指导工人锄草、施肥,晚上加班学习管理技术,有时候还要摸黑去抓夜蛾,如果听见外面风大,睡也睡不好,一遍又一遍去大棚检查。夏天还未真正到来,原本肤白肉细的她已经晒黑了很多,不经意间抬起胳膊,能清楚地看见手臂内外明显的色差。
“这个时代,网络为农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碰上不明白的问题,能通过一些科学的网站得到解决方法,实在不行,还能直接在地里视频连线求助专家。”她说。
“去年的5月23日,塘子里开了第一朵荷花。今年4月26日,在树上发现第一颗熟透的桑葚。”她对园子里这些“第一次”如数家珍。每一个“第一次”,对她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通过精心栽培、浇灌、施肥,邱敏的农场初具规模,一批又一批桑葚挂在枝上由红而紫,70余亩的火龙果更是长势喜人,眼看着再过一段时间就能开花结果。
“做精致的庄园!”这个年轻人对下一步规划有自己的想法。现在,每次去外地考察,邱敏也将观察重点从种植品种更多地向农场整体设计倾斜。“我梦想着未来的一天,我的农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热带水果为主,再辅以粮食蔬菜、农家家禽。客人到我的园子里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可以边采摘边品尝新鲜的水果,累了就在果架下喝茶乘凉,饿了就到自家生态餐厅吃园里有机食材做成的农家菜。”说到这里,她又露出爽朗的笑声。
“哪里好,就去哪里学习”
与邱敏不同,带溪乡西村村的刘明丰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但他仍坚持回到家乡创业。
接受采访时,他刚从地里回来,一双运动鞋沾满泥土,衬衫的左肩破了碗口大小的洞,他笑着解释说当天干活时被工具勾破了。这个小伙子出生于1989年,朴实的脸上已初显成熟。
“为什么要回家种菜?”当问到这个问题,刘明丰又露出了腼腆的笑容。2010年夏天大学毕业后,他在杭州做起了二手房交易。日子虽然还行,但他始终隐隐感到这样的生活虽忙碌却不充实,很“没有意思”。
2013年,刘明丰花了10天时间,一个人骑单车从杭州回到西村,首先体验了一把“任性”。在与好友胡维龙、胡九石交换想法之后,3个年轻人达成一致:回乡创业!这一决定比想象还要来得迅速。凭着一腔热情,开始了他们的“职业农民”之路。
一开始,村里人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们:年纪轻轻能踏踏实实去种地?大家犹豫着要不要将土地交给他们。好在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也让刘明丰顺利租到了50亩土地。“赶上好时候了!各项政策都支持我们年轻人返乡创业,这真是不曾有过的。”他感慨。
“哪里好,就去哪里学习。”他们在土地里种上辣椒、茄子、豆角、冬瓜和西瓜等蔬菜水果,一有时间就上周围老乡家、去其他蔬菜种植园、向农业技术员不断学习种植技术和经验,同时还不忘去产品主要流向目的地铜鼓县、修水县市场做调研。
亲自干起来,才真正体会到每一个环节的艰辛之处。有的时候,辛苦播下去的种子迟迟不见发芽,不小心落在走道里的种子却长得出人意料地好——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按预期的方向发展。在一次大风中,地里的木架大棚全部被吹翻。“我以前从没感到西村还有这么大的风!”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对从小成长的地方其实并不如想象中熟悉。在把木架全部换成铁架之后,他也更加谨慎。
2014年5月,他们创建的西村有机无公害蔬菜瓜果基地,正式挂牌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示范基地。第一年下来,收支呈持平状态,已实属不易。刘明丰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儿时“走出去”的愿望相比,现在的他对“出息”一词有了新的理解:通过年轻人在西村将现代农业的路子打开,然后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