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本报记者阎红玉
四月的吉林大地,冰河松动、杨柳吐绿,到处是机器的轰鸣声。吉林调查组一行走田间、进农户、到厂区,看土壤墒情、与农民、与农资生产销售商进行深入的交谈。
吉林省不仅是玉米的主产区,同时也是水稻、高粱等农作物的主产区。在长春市九台区雨田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在九台区榛楷泡村当了21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社长李雨田说:“我们农民知道种地,也知道把地种好,但是如何让土地创造更高的效益,让农民的腰包更加鼓,这是个问题。”李雨田介绍,他从2002年开始建设基本农田,2008年成立合作社,主要形式是把农民的土地包过来连成片集约经营,全面用机械种植、加工等。
军人出身的李雨田特别能吃苦,他跑到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等高等学府,找相关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和实验,终于,他们的有机大米实验成功。“我给你们算一笔账吧,我们现在的有机大米最高的一斤卖60元,而且是供不应求,而普通大米就差得太多了,没法比,六斤普通大米都顶不上一斤有机大米的价钱。普通大米一垧地产1.4万斤左右,而有机大米一垧地产6000斤,而且各个环节非常费人力和物力。”李雨田说,但是有机大米一垧地去掉成本能剩3万元,而普通大米也就剩1万元。
目前,雨田合作社集约了1500多户农户的1000多垧地。现在在雨田合作社打工的农民有200多人,一个人一个月平均工资达到了3500元,一年开11个月工资,最多的收入能达到近4万元。
“今后每年种多少地,我们看市场,市场有多大,我们就种多少地。”李雨田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每年的需求都在增长,所以说农业是大有希望的产业。他呼吁,希望国家在粮食仓储方面给予支持。
“现在苞米一块多钱一斤,根本不会有人把地包给你们。”调查组在走访九台区农资市场时,一位农资店老板这样说。一位农户说:“一垧地(15亩),你每年给我1万元的租金我都不租给你。”另一位农户说:“这几年粮食好卖,价格不断提高,又有补贴,种子、化肥、农药价格稳定,外出打工又那么苦,我们不愿把地租给别人。”
近年来,随着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收益在稳步提高,农业已成为社会资本投资的一个新热点,一些靠在外打工挣资金、学技术的“70后”、“80后”的新一代农民回乡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谁来种地”的问题,在吉林省九台区正在被破解。九台区上河湾镇四台村庆山农机合作社经营4600亩的耕地,理事长刘庆山说:“我已经把流转土地的租金增加到每垧1.1万元,但也租不到更多的耕地了。”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也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少、土地流转关系不稳定等问题。”调研组组长叶纪明说,今后农业部门要围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破解束缚农业经营体制等问题,为“谁来种好地”和“怎样种好地”提供强有力政策、法律、技术支撑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