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茌平县万户农民实现集约耕种

三农 农民日报 2015年04月30日 09:0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三块地流转到一起,便于拖拉机、玉米收割机、播种机、双划犁机农机规模耕作业,这都多亏了政府的土地流转。”4月21日,山东省茌平县冯屯镇朱庄农民刘进民高兴地说。刘进民原来在村里有三块土地,东大洼6亩,西北角7亩,南边4亩分散在三个地方,三年前,通过土地流转置换,三块土地全部集中在一起。像他一样,农机集约耕作的农户,该镇有1100户。

  刘进民今年47岁,种地喜欢精耕细作,对农机耕作情有独钟。先后购置了20马力拖拉机、播种机。可是,他的土地分散在全村各地,大型农机下地施展不开,土地分散制约他的农机梦。2012年,乡镇土地流转政策,他把村东6亩,村南4亩置换成8.7亩。流转到到村西7亩旁边,这样一来土地集约耕种就成为现实。“10亩变成8.7亩,因为置换时,自己的土地有一小部分不如人家的地,所以贴补被置换户1.3亩。”刘进民解释说。

  农户土地分散各处,是农村农机不能规模耕种大田普遍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生产。该县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依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尝试农户土地集中。全县14个乡镇成立了土地集约流转生产小组,成立了流转大厅,免费为农户办理正式合同手续。先期示范借鉴总结经验,后期推广。本着公平公开对等原则,小组人员先期对要流转置换的土地统一分类、评估,方便农户同等土地置换。置换中对不平等土地实行土地贴补折算后土地或以现金、粮食补偿,保证流转置换双方平等满意,有力推动了农机集约化生产。

  小块向大块土地集中,土地流转“流”出的是机械化生产效益。茌平县以土地流转为载体,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标准化生产。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单一农机发展成人耕、播、收等农机品种健全,全县农业机械化率由原来的55%提高到现在的90%。杜郎镇口四新村的刘延廷等20位村民不仅租下村里1450亩地,还把周边4个村的4550亩一块租了过来种植药材,组建了“八仙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博平镇1200农户流转土地集中,新购买大型1万元以上的农机1800台(具)。

  三块合一块,多样农机开进家。据该县农业负责人张宗军介绍,农村土地流转置换促进了集约化生产及大型农机、小农场的普及和合作社的规模效应。截至目前,全县土地流转农机规模生产受益1万户,面积约10万亩,集约30亩以上土地种植4000户,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双划犁等农机大显身手。目前全县,农户拥有万元以上的农机12万台(具),初步形成了“小农户+农机”、“小规模+机械化作业”的农机格局。 王先明李素珍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