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农机让中房村富了

三农 农民日报 2015年04月30日 09:0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谭秋福梁生斌本报记者文洪英

  车行在通往中房的路上,呼吸着良田沃野中春的气息,憧憬着盎然春意中透出来的希望。

  “牛不能把田里的草打碎,机器就能把它打成泥,很快就能变成有机肥,就这样每亩能年增产好几十斤呢。”4月24日,江西省泰和县螺溪镇中房村64岁的老支书阙隆珍掰着指头历数机械化生产带来的好处,“有了机器,老表轻松了,钱也赚得多了。”

  7组的周满燕,丈夫在外打工。一个人在家照顾91岁的婆婆和3个小孩,还种了七八亩地,单产都在1000斤以上。一个农村妇女照顾上下老小就够忙了,但是有了机械化,她一点也不觉得累,甚至还可以抽空去做小工挣外快!

  村里有341户,1856亩耕地。这个主要靠耕种水稻来换钱的村庄因为农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挣钱的路子也越来越多。

  “原来10亩田,我们夫妻光莳田就要干上20多天。今年4天就搞完了,都是机器帮的忙。”村支书阙初光开心道。实行机械化后,从浸种到收割一年两季满打满算也不要干二十天活。据了解,当地的机械化率达100%,是一个典型的农机村。除了天气及节庆日等因素影响,大多村民一年当中至少有200天通过做泥水、小工或进厂打工等途径挣个两三万。加上田里粮食的收成,中房百姓的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有些有经济基础的农户还通过发展养殖走上了致富路。如今村里兴起了养牛、养猪、养鱼等产业。养母牛10头以上的有五六户,年出栏生猪百头以上的也有四五户,养鱼水面也达千亩有余。9组的阙永桂家种了七八亩地,还养了12头母牛和七八十头生猪。每年下来,都能挣个盆满钵满。家里还盖起了占地百多平方米的两层半小洋楼。在村里,阙永桂家的小洋楼一点都不扎眼。因为村里341户,有320多户都建起了小洋楼,告别土木(砖混)结构的老房子。

  “乡下越来越富,大部分家里都有点小产业。”老支书不时发表感慨,“这都要感谢党的政策好!2010年以前,这个村子因为贫困,人均收入只有两千零几块,现在有3200多元。”

  农机生产让农民有充裕的时间打工、发展产业,还有人专门利用农机发起农机财,8组的张金仁就是一个。他自己买了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除了经营自家的四五十亩耕地,他还帮人耕整土地年逾百余亩,按每亩收费90元计算,每年下来的收获也不小。为了让更多的人像张金仁那样利用农机赚钱,当地党委政府鼓励村民组建合作社,组团利用农机赚钱。2010年,张金仁和其他11户农民一起组建了泰和县致富农机服务合作社,开辟了农机致富新路子。

  为了让中房村甩掉贫困帽,当地党委政府结合精准扶贫要求,制定了农机兴村的路子。同时,该村还通过争取小农水项目等途径,投资千万余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和实施田园化等,村里五六百亩因内涝严重靠天吃饭的田块成了旱涝保收的田块。仅此一项,当地农民一年就增收五六十万元,户均增收近2000元。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