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海南昌江县:扒掉田埂激起农业发展千层浪

三农 海南日报 2015年04月15日 10:5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昌江广地常年“菜篮子”精品瓜菜基地一位工人正在按4寸长标准精心修整准备运往香港的菜心。

  “同样种田,先走出一步的可以在土里刨金,循规蹈矩的人只能勉强温饱。”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乌烈村委会主任钟国标的这句话,说的是当地农户种植瓜菜等高效作物与种植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之间的天壤之别。

  近年来,昌江乌烈镇引进龙头企业加速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助力当地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传统农业经营理念

  阻滞“地生金”

  “种早稻每亩自己还要倒贴六七十元钱。” 乌烈农民钟国强苦笑着说,“现在外面一个工一天最少给100元。”钟国强给记者算过一笔账:一亩水田机耕费130元,种子费150元左右,化肥费120元左右,打药一次要30元—50元,雇佣收割机100元,运输回家要30—50元,不算插秧、放水等人工成本,需要投入600元左右。一亩早稻亩产800—1000斤,按1.22元每斤收购价计算,1000斤仅值1220元。而晚稻亩产低于早稻,钟国强家已经不种晚稻了。

  “要给自己留一点口粮。”多年来乌烈镇大多数农户像钟国强家一样,年复一年种植早稻、甘蔗,然后让大片良田在其余时间撂荒等待来年。

  只有少部分有想法、敢突破的人,近年来开始三三两两“抱团”寻租土地或种植更具经济效益的冬季瓜菜。

  2011年,乌烈镇委、镇政府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广地公司在乌烈租地种植瓜菜,给了当地农民一次强烈的冲击—原来土地还可以这样种。

  土地流转起来,不仅让农户获得土地财产性收入,同时也赚取了更多的工资性收入。

  广地公司提供的2014年工资表上记者看到,本地务工农民的名字列了七八百个,常年做工的也有300多人。电工叶同壮每月工资3000元,保安王福星、喷灌工张永权等14人每月工资2000元,割菜工杨贤端一年收入3.8万元,临时工符才坤一年收入2.5万元。

  看到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人打工赚到了钱,当年坚持不把土地租给公司、而与亲戚钟才恩换地的钟国强,如今正千方百计想换回自己的土地。

  从“不愿流转土地”

  到“迫切想转出去”

  在乌烈,像钟国强一样不愿继续被一亩三分地绑死的农户越来越多。

  临近中午,还在田间侍弄稻苗的农户阮天忠夫妇,见到钟国标的第一句话就是—“干嘛不量我的地?”

  “主要还是资金上的压力。”钟国标解释,他和几个合伙人租了四五百亩地用来种订单毛豆。这种订单毛豆每亩能赚千元。此外,他还租了两三百亩地种植辣椒、南瓜等瓜菜,每亩地年租金500元。

  “他们两个人在外面打建筑工一天能挣300多元。”钟国标说,在乌烈如果田地撂荒会被人笑话,所以阮天忠两口子种有3亩多水稻。如果种其他经济作物,一来瞅不准市场,二来规模太小瓜菜收购商看不上眼,卖不出去损失更大,所以阮天忠两口子急于将土地租出去。

  据了解,广地公司2011年租用农户土地时每亩地租是850元,按照协议规定的地租增长机制,今年地租涨到了每亩1050元,等到第15年租地合同到期时,地租将会达到每亩1750元。

  与钟国强的后悔截然相反,钟才恩庆幸自己因换地而有机会获取丰厚的地租,同时还能够打工赚钱。一组数据可以佐证乌烈镇农户的思想转变:乌烈村和峨港村5300多户农户,耕种自己农田的不到300户,其中还有不少是因为没人租用他们的土地只能自己耕作。

  “曾经因为要租人家的地被群众追到镇政府指着鼻子骂,现在因为公司、大户租不到他们的地还是要被群众骂。”说起自己是个“挨骂书记”,乌烈镇委书记黎吉维脸上挂满笑容。

  从2011年开始,乌烈镇陆续引进广地、万恺通、建恒哈瓦那雪茄、田能等9家农业龙头企业,并引导成立了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镇5.4万亩土地,流转出去的有3.3万多亩。

  土地流转带动着当地农业经营体系的转化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进入和种植大户的出现,让昔日“老粮仓”迅速变身“菜篮子”,继而成为鼓起农户“钱袋子”的驱动器。2014年,乌烈镇实现农民人均收入三年翻一番的目标,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68亿元,同比增长14.7%。

  技术农民致富路子更宽

  清明节过后,正是毛豆采摘的季节。对于从事采摘工的农户而言,只要5天,就可以获得过去种地一年的收入。

  “一年365天,还有300天时间赚更多的钱。”钟国标说,适度规模农业生产让分工更细,种植、打药、管理、采摘、打包和运输各个环节,都让务工农民有钱赚。

  摆脱了土地束缚的农民有了更多选择,这两年在乌烈出现了明显的季节性“用工荒”。掌握专项技术的“职业农民”成为企业和大户的“座上宾”。据了解,2014年,乌烈镇各农业基地平均每天所需的劳动力就达到1500人。钟国标作为一个人口过万村庄的村委会主任,请工也要提前3天到一周时间,工人上工他还要管一顿中午的工作餐。

  “职业农民”的短缺,成了农业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的新课题。

  原本规划面积5000亩的广地公司,目前实际只租用土地4200亩。广地公司昌江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目前从内地调来100多名工人才能勉强维持正常生产需要。”

  为了缓解用工荒,按照计划扩大规模、推进基地建设,广地公司正在研究将承包土地返租给学到技术的农户,将种植效益让利于他们,公司只赚销售渠道的利益。广地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农业的发展一定是企业与农户双赢”。

  说起今后的农业发展思路,黎吉维表示,有了之前的成功经验,今后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既要从当地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实际状况出发,更要尊重农民的意愿。经营权是否流转、价格如何确定、形式如何选择,应由承包农户自主决定,流转收益应归承包农户所有,要让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