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上海崇明从穷种田郎到“全国种粮大户”

三农 东方城乡报 2015年04月02日 10:1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访上海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永久

  今年50岁的宋永久,是崇明县港沿镇惠军村人,2014年荣获“全国种粮大户”称号。他创办的上海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近日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日前,记者慕名来到他的面积达3200亩“水稻庄园”,聆听他的创业故事,分享他的成功喜悦。

  穷则思变 承包致富

  50年前,宋永久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母亲身有残疾,父亲也常年身体不适。家里共有九个兄弟姐妹,穷得叮当响,时常揭不开锅,因没钱付学费,他10岁就辍学去挣钱了,和父母一起养活弟弟妹妹。他回忆说,那时去堡镇水闸边捡小鱼、小虾、小蟹,一出去就是两三个月,在外风餐露宿,饱一顿饿一顿,晚上住在稻草堆里。“那时候只要能赚钱的活,我都干!想起当时的情形,真是苦啊!后来还学过木匠、卖过棒冰、学过理发、承包土地种棉花、到外地养蟹、卖化肥、收购粮食……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35岁那年,宋永久在收购粮食期间,结识了在崇明团结沙承包土地的无锡老板,承包总面积达5000多亩。闲聊间,宋永久觉得那个无锡老板不会种田,粮食亩产量较低,便有意无意地表达了承包的意向,还提出了承包种粮方案。过了没几天,无锡老板主动打电话联系宋永久,接受了他的方案,并雇他种粮。宋永久当场提出条件,他想承包2000亩,无锡老板欣然接受了。一年干下来,他为无锡老板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自己也赚了30多万元。

  2007年的一天,宋永久到村委会办事,正好村里想筹建一个合作社,村支部书记和他说:“你有承包土地种粮食的经验,不如你把村里的土地流转下来种水稻。”在村委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宋永久一下子流转了1000亩土地,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随着国家对发展农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种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宋永久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已经水到渠成。2011年,他和村民进行了商量,流转了村里90%的土地种植粮食。

  科学种田 品牌经营

  经过多年的打拼,宋永久创办的合作社渐渐有了起色,如今合作社拥有社员30多名,标准粮田3200亩,年产稻谷1800多吨,麦子1200多吨,年产值800多万元。

  精选良种,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最大限度追求产量是每一个种粮农户的心态,宋永久也不例外。但他认为,光靠规模种植还不够,还要抓优质高产,关键在于选种和农业技术。去年年初,完成独资经营转型的宋永久在崇明县农技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实现了水稻平均产量625公斤的佳绩。其间,他时常向县农业技术部门专家讨教,选用的水稻品种都是符合国家优质米标准的“花优14”、“秀水134”等,并采用机插秧、测土配方施肥、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等先进的农艺措施,大大提高了水稻单产。

  加大投入,实施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随着水稻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用工量也随之增大,宋永久最烦恼的是在农忙时节劳动力严重匮乏,看着成熟的水稻或是麦子不能及时收割,特别是遇上下雨天,就要烂在田里,心里十分着急。于是,他想到了村支部书记,请他出出主意,在村支部书记的帮助下,他联系了农机部门,道出了规模种粮的忧愁,农机部门建议利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他先后购置了收割机、播种机、中小型拖拉机、推土机、粮食烘干机等农机具,进行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此外,合作社为进一步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将历年的积累投入到仓库场地建设,目前拥有标准粮食仓库2000平方米,水泥晒场7000平方米,并配置烘房;拥有播种、施肥、喷药、收割等各类农机具20台。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大力推行秸秆还田,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种粮成本。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宋永久在农机部门的指导下,将每年收获后留下的秸秆就地粉碎还田,这样既疏松了土壤,避免耕地板结,同时腐烂的秸秆可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强了土壤肥力,从而减少了化肥使用量。他的这一举措,也获得了周边农户的积极响应,纷纷实施秸秆粉碎还田。他时常和农户说,秸秆还田好处多,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注重科技投入,积极与上海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合作。2013年在上海农科院支持下,合作社成立了现代农业研究所;与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建立了水稻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并将教授们的科研成果转化到合作社的粮田里,尝试种植具有保健功能的黑稻、巨胚稻、益肾稻等保健大米,并向市场销售;还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试种拟推广的稻麦新品种;在收获季节,邀请社会各界对合作社种植的12个优质大米品种进行米质品尝,选择吃口好、营养丰富的优质大米新品种,供下年种植;与县种子繁种及供种单位合作建立种子良繁基地,提供小麦“扬麦158”、“大麦沪麦22”、单季稻“秀水134”等优良品种,供全县种粮户种植。

  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实现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宋永久在2010年投资140万元,购置了大米加工设备,进行粮食加工。在实现自产、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经营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带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2011年合作社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顺利通过了大米加工生产QS食品生产安全认证,注册了“天麗久香”绿色生态大米商标,并在2012年9月,完成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如今,合作社生产的品牌大米,常年销往江南造船厂、市福利院、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由于品质好、无公害并产自绿色生态的崇明岛,优质大米投放市场后受到市民青睐,供不应求。在自产自销的同时,合作社还收购种田大户的稻谷1500吨,帮助加工销售。

  做大做强 水稻事业

  对于如何将自己的“水稻事业”做大做强,宋永久笑着告诉记者,去年种植的“花优14”水稻新品种效益好,今后将大面积种植新品种。这还得感谢县农业部门为他引进了新品种,农技人员除了电话经常联系外,还到田头开展技术指导,“政府对我们农民负责的态度让我很放心,即使今年再扩大种植面积,我也敢大胆干下去,优质的粮食不怕没人要”。多年的种植经验使他深深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后我将主动紧密联系农业部门的专家,科学种植才能保证我们农民有钱赚。”同时还要打响品牌,注册的“天麗久香”绿色生态大米商标目前在申请“上海市著名商标”。一个好的品牌,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利润、知名度及其销量,更为重要的是,优质品牌是合作社诚信的象征,有利于合作社的长期发展。他还想把合作社打造成粮食烘干保藏中心、农机服务中心、高产示范中心、良种繁育中心。这些远大的目标,宋永久觉得光靠自己还不够,后继有人才行。于是,他说服了自己的儿子加入了合作社,手把手地向儿子传授水稻、麦子种植技术。他想在“农二代”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他心中的水稻事业梦。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