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看湖南赫山区如何加速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农 湖南农业信息网 2015年03月27日 16:0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春天来了,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正是播种生产的好时节,赫山区的田间地头处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举目四望,一座座现代化的钢架大棚紧紧相连,一家家粮食、农产品加工企业,机声轰鸣……在此处,仿佛看到了我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铿锵脚步。

  赫山区位于洞庭湖南岸,资江尾闾,是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围绕发展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赫山区在原有农业生产基础上,通过整合区域资源、优化发展环境、转变发展理念、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等,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区,引领全市传统农业产业改造升级。

  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相结合,走定产定销的现代农业之路。

  一分丘山两分岗,五分平原两水乡。南洞庭畔的赫山是典型的农业大区,依照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总体方向,该区根据自身基础条件,因地制宜,确定了以科技推动农业发展,做强主导产业、做大特色产业的发展之道。

  赫山区自古以来便是产粮之地,近几年,政府加强引导,全区依托支农资金和涉农项目,强力推进粮食生产。赫山区作为全省整县整建制水稻高产创建试点县,2013年,共建立了40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示范区推行了四项技术:即在统一种植高产优质品种的前提下,强化标准化栽培,强化测土配方施肥,强化专业化病虫防治,强化机械化作业。水稻高产创建的成整建制推进,促进了全区水稻产量大面积增产。2010年以来,根据省农委实施湘米工程的有关精神,赫山区以兰溪、八字哨、笔架山、泉交河等乡镇为中心发展高档优质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

  为促进粮食产业发展,赫山区在几大粮食高产乡镇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种粮大户、农户与盛湘米业、佳佳米业、粒粒晶等企业签定产销合同,按高于一般稻谷20%至30%的价格实行定单收购,“订单制”模式实行后,短短几年,本地高档优质稻实现跨越式发展,本地农企双赢,皆大欢喜。

  目前,全区水稻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100万亩以上,优质稻播种率保持在90%以上,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0亿斤以上,商品粮供应保持在30万吨以上。

  做强主导产业、做大特色产业是赫山区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目前,全区特色产业有蔬菜产业、生猪产业、竹制品产业,三大产业呈区域化、规模化良性发展。

  ——蔬菜产业。蔬菜产业是全区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生产的第二大产业,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截止2014年,全区蔬菜面积15.5万亩,播种面积达29.63万亩,上市鲜菜8.45亿千克,总产值9.10亿元,给赫山区人平年收入贡献600多元。

  ——生猪养殖业。生猪养殖是本地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2008年至今,全区生猪饲养量最高达到183.12万头,其中出栏生猪常年保持在100万头以上,生猪生产形成了岳家桥镇—沧水铺镇—龙光桥镇319国道洞线、新市渡镇—泥江口镇山区、八字哨镇—欧江岔镇—泉交河镇湖区三条产业带。从2007年开始,赫山区连续八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竹制品加工业。赫山区竹制品加工经营单位发展到6200多个,固定从业人员3万余人,产品有340多个品种,全年实现竹业产值3.34亿元,新市渡、泥江口、龙光桥等镇已基本成为竹制品加工专业乡镇。

  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走产学研一体化的科学发展之路。

  发展现代农业不能一蹴而就,赫山区传统农业基础深厚,要转变产业发展方向谈何容易?为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形态,赫山区探索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路子,深入普及农机农技,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构建“信息、技术、产品、市场、效益”相统一的新型产业化链条。

  2006年,赫山区依照国家、省有关精神,对全区各乡镇、街道机构实施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区农技推广中心,形成了新的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2010年以来,又积极争取了省级以上财政支持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扩建各乡镇农技站办公室,完善配套设施。目前,全区拥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240人,其中研究员2人,高级农艺师40人,农艺师106人,助理农艺师及技术员92人,技术力量雄厚,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赫山区引进农业科技的方法还不止于此。近年来,赫区农技推广中心依托省粮油处、省农科院、省水稻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作为技术支撑,开展了农业科技项目及技术推广。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和超级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示范推广了双季抛栽技术、双季稻高产创建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沼液浸种和沼渣肥施用、水稻机械化生产、“稻鸭共生”绿色水稻栽培技术等。

  科技推广无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在农技推广方面,赫山区下了大力气。一是选准品种,实行一乡一种,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不“插花”混种;二是大力推广集中育秧技术,2014年,全区推广集中育秧面积20000多亩,主推工厂化育秧技术与抛秧技术,培育低位、多蘖、根系发达的旱壮秧;三是推广良种提纯技术,为了改变品种抗性、丰产性逐年下降的状况,连续四年赫山区农业局在龙光桥镇汪家堤村建立了1000亩优质稻提纯复壮基地。同时,全区普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扶持农民自建了16家统防统治组织,实行联防联治和调动村民群防群治,区植保站在各区域建立病虫监测点,开展田间病虫情况调查,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及时指导统防统治的单位与农户防治病虫,为广大农户解除了后顾之忧。

  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意义在于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因而从一开始,赫山区就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方针。

  根据规划,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过程中,赫山区将重点打造一个现代农业示范镇,其中包括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

  同时,依托创建示范区,赫山区大力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镇道路建设,发展农村网络,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加强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生活用水污染问题,达到农村居民庭院清洁、农村基础设施美化齐全、农村资源能持续利用,努力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两型社会”的展示窗口和对外名片。

  产业发展方面,通过政府引导支持,全区大力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粮食基地,采取“猪—沼—稻”、“猪—沼—菜”等循环农业生产技术和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大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通过防护林及乡村清洁工程的配套建设能有效改善示范区内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显著。

  春日的赫山绿意葱茏,全区现代农业建设乘着春风,春潮涌动。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