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广西:深化村民自治改革 破解农村发展难题

三农 广西日报 2015年03月25日 09:2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咚!咚!咚……未曾进屯,先闻鼓声。谁家喜事这般张扬?宜州市北牙瑶族乡白山脚屯外,记者循声而进,见到一群人在球场上舞狮。“我们屯党群理事会准备组织本屯文艺队巡回演出,这是舞狮队在排练节目。”一位围观的村民介绍说。

  获知记者探访党群理事会的来意,围上来的村民们七嘴八舌地抢着介绍。原来,白山脚屯党群理事会成立于2014年初,由4名党员和9名村民组成,成立不到一年已干了几件“大事”:组织村民自筹资金88万元,修建进屯水泥路及屯内巷道硬化2350多米;筹资建成了包括戏台、篮球场、宣传墙等设施的村民文化活动场所;组织举办首届屯级元旦晚会、春节晚会,两次晚会分别上演了30多个节目,在当地引起了不小轰动;组织村民集体协商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

  “我们正准备制定生态乡村建设规划,组建本屯产业协会……”白山脚屯党群理事会会长石景杰满怀信心地介绍未来发展思路。

  屯级党群理事会遍地开花结果

  在宜州市,像白山脚屯这样的屯级党群理事会至2014年底已经建立了2149个,覆盖了95%以上的自然屯。宜州推广的屯级党群理事会是以自然屯为单位的村民自治组织,由村“两委”组织全屯村民会议,根据自然屯的人口等情况选出5-15人组成,其中党员占1/3左右。

  “屯级党群理事会是宜州将‘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合寨村经验的丰富与推广,把村民自治组织建立在自然屯上,发挥自然屯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凝聚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之力,集聚广大村民的意愿与智慧,实现自然屯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屯级党群理事会的普遍建立,助推农村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纠纷调处、破除陋习等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宜州市委书记黄平权说。

  屯级党群理事会有效运转,破解了自然屯无人议事、无人管事、无人办事难题,调动了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刘三姐乡小龙屯78户村民270多口人,2010年选举成立党群理事会,是宜州最早“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自然屯之一。该理事会成立不久即破解了集体土地整合使用的“政府管不好、本屯无人管”老大难问题,整合40多亩土地用于建设观景长廊、风雨桥、旅游码头、观景台、停车场、戏台、篮球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业。如今,村民依托这些设施在屯内建有两家农家乐旅馆和15个餐饮店,年收入超200万元。

  过去很多涉农项目对群众有益显而易见,但涉及村民具体利益时,往往是这个同意那个反对,甚至阻挠施工,“明明是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却落实不下去”,许多负责联系项目的干部苦恼不已。如今,项目要不要实施、如何实施、涉及具体利益如何平衡等交由理事会去协调处理,由于亲缘、地缘以及理事会成员的威信威望发挥作用,事半功倍,“有党群理事会的‘帮忙’,阻力小了,效率上来了。”宜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覃薪吉说。

  “党群理事会成立后,我们组织部门还要指导理事会制定章程、议事规则、村规民约等一系列制度,一方面保证理事会的活动不会偏离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让理事会依规议事、管事、办事,保证公平公正。”宜州市委组织部部长班华任说。农村低保评定、危房改造补贴分配等,过去由于缺乏议事机制与平台,基本上由村民小组组长一人说了算,公平问题饱受诟病,如今由党群理事会共同决定,群众异议大幅减少。同德乡楞村山仔屯79岁的班秀珍老人,其儿子儿媳先后病逝,老人独自照顾两个未成年孙子,一家住的泥瓦结构房屋已属危房。屯党群理事会商量着优先给班秀珍申请危房改造补贴,村民对此完全没有异议,还积极响应会长潘现江的倡议,为老人捐款捐物。新房动工建设,屯里党员也主动义务帮工。

  党群理事会对农村改革发展的启示

  农村要实现自我发展,需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调动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宜州探索的党群理事会新模式,对我区农村深化改革与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启示一:破解了村民行使自治权利与切身利益脱节难题,创新了农村社会治理机制。我区农村一个行政村下辖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自然屯,以行政村自治单元范围过大,村民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本屯事务管理难,自治权利趋于“虚空”。宜州农村全面建立屯级党群理事会,形成了行政村与自然屯两级自治格局,缩小了村民自治单元,村民对本屯产业发展、公益事业等事务有参与权、表决权,自治权利更实在,进一步夯实了村民自治制度基础。

  启示二:破解了农村党员、退休干部等力量“闲置”问题,有效缓解农村发展人才瓶颈问题。在我区广大农村,大量普通党员“除了开会就是交党费”,未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力量被闲置比较普遍,有一些有文化、有能力、有意愿的退休干部、老师、村干,缺乏继续服务群众的平台与机制。“宜州目前有党员2.08万名,其中农民党员1.13万人,绝大多数的自然屯都有3名以上的党员,如果这些党员的先进性都发挥出来,这股力量不可估量。”黄平权说。

  启示三:破解了党组织、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当前,随着惠民惠农政策不断“加码”,需要落实到屯的涉农项目、公益项目越来越多,村两委干部对惠民政策的落地常常既“管不到底”又“顾不到边”,力不从心。在宜州广大农村,村民们以屯为单位选出能力强、威望高的2-5名普通党员,和4-10名群众代表组成理事会,共同管理处理屯里事务,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延伸与补充,又是倾听群众意见的重要平台和管道。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