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本报讯 马龙县紧紧抓住全市“加快建设十大种养基地”的契机,按照“重扶持、增总量,引母畜、优品种,建基地、强龙头,保安全、促发展”的思路,以全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元杂交选育肉牛品种、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第四个肉牛品种“云岭牛”为主,对本地能繁母牛实行冻精改良,大力扶持肉牛产业发展,全县牛源体系建设成果丰硕,顺利实现了新增能繁母牛1万头以上的发展目标,全省首家实施“大牲畜活体抵押”贷款,全县新增能繁母牛实现入社入保“全覆盖”,开创了云南省牛源体系建设的“马龙模式”。
该县通过“政府重扶持强引导、公司建基地优科技、合作社联农户保收购、屠宰厂深加工促销售”,构建起从良种繁育、标准化育肥到屠宰深加工、冷链物流的肉牛全产业链。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养殖户”为基本模式,成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统一耳标编号、人工授精、疫病防治、精料供应、饲养规程、出栏销售的“六统一”质量可追溯体系。按照养殖头数,进行社员分红、冻精改良补助、保护价统一收购、集中育肥并盈余返还,形成“母牛作价入社、犊牛保价回收、提供配套服务、全程档案追踪”的合作社运营方式,建立起农户与加工企业有效对接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合作社与养殖户的共赢。
该县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养殖户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牛源基地建设融资扶持机制。2014年,市、县两级财政分别投入1300万、770万元,对每头能繁母牛补助购牛资金1000元、贷款贴息300元;对新增存栏能繁母牛50头以上的标准化繁育场,按每头6平方米计算,每平方米牛舍补助建设费用100元。县农信社安排5000万专项贷款,采取存、贷、扶一体化,为养殖户办理“牲畜他项权证”,在全省首家创新开展“活体抵押贷款”,对社员购买能繁母牛每头给予5000元贷款。全面推行“能繁母牛保险”,政府按每头能繁母牛225元补贴保费,出险后由保险公司每头赔付5000元,极大地降低了群众的养殖风险,提高了养殖积极性。实行肉牛产业挂钩帮扶制度,县级领导挂钩联系到乡镇(街道),进行“点对点”指导;科技专家挂钩到户,进行“面对面”服务。全县共选聘各级专家和技术人员176名,建立专家工作室1个、县级指导站1个、乡级服务所10个、村级联系点60个,实现肉牛产业科技服务县、乡、村全覆盖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
该县大力建设标准化母牛育肥场,实行能繁母牛购进地疫病疫情调查核实制度,严格执行动物卫生监督和隔离观察制度;推行饲草饲料订单种植,推广种植青贮饲料玉米和优质牧草2万余亩,确保全县肉牛养殖品种优良、设施配套科学、防疫全程跟踪、饲料保障充足,实现精细化饲养,切实提高肉牛品质。
截至去年底,该县共建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联社1个、分社10个,落实存栏能繁母牛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场、户)326户,新增能繁母牛10201头,建成牛舍6.4万平方米,发放扶持贷款181户、5000余万元,全县新增能繁母牛实现入社入保“全覆盖”,带动3000余农户配套种植青贮饲料玉米2万余亩,亩均增收2500元,全县存栏肉牛达8.5万头,同比增13%。(特约记者赵玉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