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自2013年起,国家以“守底线、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为目标,启动实施了“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即“粮安工程”。目的是全面提升粮食收储和供应保障能力,切实做到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保障严重自然灾害和紧急状态下的粮食正常供应,实现“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粮食流通底线目标。
粮食收储能力是“粮安工程”的重要基础,作为产粮大省,该如何借力“粮安工程”的实施,提升吉林的粮食收储能力?
正常年景,吉林省粮食产量保持在650亿斤阶段性水平,2013年以来,吉林省仓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2014年粮食库存最高达948亿斤,达到历史最高点。而目前吉林省有效仓容仅为375亿斤,其中,露天储粮400亿斤,露天囤近6万个。
在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缺口大,未来粮食发展需求大的矛盾之下,吉林省以“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为己任,以实施“粮安工程”为载体,全力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的文章,快速升级粮食收储能力。
农家粮食住“楼房”立体储粮成时尚
“以前我没细算过账。自打用上这种科学储粮仓以后,我就留意了。我家1.1公顷地,每年产粮差不多都在1.25万公斤。这几年可以等到开春卖干粮,每年都能多卖出2000多元。”
1月上旬,记者来到公主岭市环岭乡火炬村的那天,正下着雪。58岁的村民范荣江在打扫院子。他告诉记者,以前“地趴粮”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下雪天,就要赶紧找塑料布把粮堆盖上,免得受潮。“过去大家都觉得鸡刨狗咬和发霉避免不了,但算算账要损失2000多元钱啊。”他说,现在的粮食在装仓前都经过挑选,经过一冬天的自然降水,开春时候再卖,大多可以卖到一等粮的价格。
去年秋天,由于吉林省气温高、湿度大,十分不利于农户庭院储粮安全,吉林省个别地区农户储粮出现了点翠甚至生霉现象,造成了粮食的损耗。而在火炬村,村民们一点都不担心。
在村里,几乎每家门口都有一排高高的储粮仓,蓝色的钢筋支架,里面铺着铁丝网,储粮仓下面有红砖垫起,离地30多厘米。储粮仓里,满满的金色的玉米棒一直堆到仓顶。范荣江说,从2011年开始,村里家家户户就陆续开始使用这种储粮仓。“比以前‘地趴粮’可好多了,粮食存在这里头,不招耗子、不坏粮,一点都不会损失的。”
据省粮食局提供的数据,吉林省目前已累计推广45.6万套农户科学储粮仓,农户使用科学储粮仓存粮82亿斤,每年实现粮食产后减损8亿斤,减损的粮食相当于增加4万公顷的“无形粮田”。综合粮食减损、择机售粮和提高品质三笔账,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近13亿元。
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研究员宋长权认为,减少粮食损失,就是实实在在地增加社会粮食总量,是不用播种的收获、不用收割的丰产,是实现粮食增产最直接、最现实、最节省、最快捷的办法和途径。
农户科学储粮仓的推广不仅仅是一项储粮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只有科学储粮,才能实现粮食减损、农民增收、社会增粮的目标。
因“户”制宜推新仓全力消灭“地趴粮”
“去年秋收之后气温高,没经管好,粮食生霉率超标。我都去了好几个粮库,不是不收,就是价格低。”1月17日,记者见到双辽市茂林镇日新村农民陈欣时,他的脸色不太好看,懊恼地说:“这车粮发霉率超标,国有粮库不收,有的个体粮贩能收,但一公斤的收购价才1.7元。”在他运粮卡车的车斗里,金灿灿的玉米粒中间,夹杂着一些暗红色的颗粒,那就是发霉的玉米粒。“这一车2吨粮,都是贴地面的,秋后高温,没顾上倒垛,压在底下的这层就这样了。”陈欣说:“粮食没储存好,这一车损失1000多元啊。”
像这样因“地趴粮”现象造成农民受损的绝非少数,农户安全储粮形势仍然严峻。
现在吉林省由政府来主导推广的农户科学储粮仓项目主要是为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让农民真切看到科学储粮的好处,激发自主建设科学储粮仓的积极性。据了解,目前吉林省主推的科学储粮仓一套可以存2万斤粮食,每套造价4000元,资金筹措比例大体按照中央30%、省级配套30%,市县和农户40%,有条件的市县可以配套一部分经费。如果农户个人承担40%,这样一套储粮仓农户个人仅需支付1600多元,就可以使用10-15年。
而目前吉林省已经推广的45.6万套农户科学储粮仓,仅占全省270万玉米种植户的16.9%。
为什么有些地区农户购买科学储粮仓积极性不高?宋长权分析说,一方面是部分农民传统的储粮习惯不好改变,需要示范作用引导,而农户科学储粮仓推广主要问题是仓型单一、仓容小,不能有效满足不同农户的储粮需要。他说:“特别是合作社、种粮大户,几百公顷土地收获的粮食,如何做到安全储存?”
对此,省粮食局仓储处处长张炜透露,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特殊需求,吉林省将开展大仓型建设试点。计划推广建设3000套仓容35立方米,适用于玉米穗临时储存的组合式农户储粮仓试点工作,并组织研发可以装玉米穗21吨,折合玉米粒15吨的30立方米大农户科学储粮仓。张炜说:“通过推广建设多种仓型,满足不同农户的储粮需求,调动农户建仓积极性,进一步改善农户储粮条件,尽快解决‘地趴粮’问题,实现‘藏粮于民’。”
据了解,今年吉林省将重点支持“地趴粮”问题突出的县市建设农户科学储粮仓,目标是全省农户粮食立体储存率达到85%以上,比2014年提高5个百分点。
多措并举筹资金“增容”“物流”两手抓
“藏粮于民”非一日之功,所以吉林省在农民卖粮之后的粮库收储环节和物流环节开展“两手抓”,双管齐下。
粮食企业的收储能力升级尤为迫切。
记者在去年9月第一次到四平市南山粮库时,正赶上粮库建造储粮简易罩棚项目和储粮标准平房仓项目。今年1月,记者再一次来到这里,5万吨的储粮项目已经建设完成。粮库院子里,几辆运输车正排在玉米传送带下面,准备把烘干后的玉米转运到储粮仓里。粮库院外,来卖粮的卡车在路边排队等着扦样、验质、检斤。粮库主任左安说,粮库收储能力从1.6亿斤提高到2.6亿斤,就有能力充分收购周边农户的余粮,原有的露天粮囤将被逐渐淘汰,储粮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粮食企业收储能力升级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资金问题,为此,吉林省广开渠道,多措并举筹集资金。
“去年吉林省通过举办产销协作推介洽谈会,吉林省企业与京津沪等13个销区省份30家企业签订了36亿斤建仓协议。”张炜告诉记者,为了完成吉林省粮食仓储设施的升级改造,吉林省一方面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提高自筹比例,省财政也配套一部分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吸引销区省份企业到吉林省投资建库。对新型经营主体自主建仓,吉林省还将开展补贴试点。
张炜介绍,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吉林省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先后给吉林省下达“粮安工程”仓储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分别是15.2亿斤储粮罩棚、15.5亿斤平房仓、85亿斤“危仓老库”维修改造、11个粮食物流、80亿斤以费代建储粮罩棚、23亿斤储备仓和收纳仓项目。目前,全省粮食仓储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粮食收储能力得到提升。
据了解,为了改善国有粮库的仓储条件、提高仓储能力,吉林省还将继续争取国家支持,在项目安排上重点考虑已经纳入地方粮食收储保障体系内的企业,并鼓励粮食主销区到吉林省投资建设粮食生产流通基地,支持外埠企业到吉林省投资建库,还将组织吉林省粮食收储企业与地方储备增储规模较多的主销区省份开展更广泛的产销协作,提供代建、代收、代储服务。
张炜告诉记者,吉林省计划到2020年省内有效仓容从375亿斤增加至500亿斤,将现有的收储能力全部实现仓房和罩棚储存,消除不合理的露天储粮和危仓老库带病存粮。
日前召开的省农村工作会议还披露,今年吉林省将加快建设重点粮食物流节点,建设11个“北粮南运”物流节点中转设施、铁路专用线和接收发放系统,支持图们江、珲春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完善与扎鲁比诺港相匹配的中转设施建设,新增粮食外运能力20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