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农村“小微”,路在何方?

三农 京郊日报 2015年01月30日 14:1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小微企业

  生存空间被挤压

  “现在的小微企业,生存越来越艰难了。”张久泽是大兴区农村的一家戏剧服装厂厂长,厂子主要制作戏剧服装、假发、胡子等。服装厂曾经是村办企业,改制后被老张承包。过去,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比较单一,看戏是村民一项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因此,活跃在农村的各种戏剧团体很多,老张的生意也曾格外红火。

  近年来,随着农村建设数字影院、益民书屋、文化活动室、篮球场等文体设施,戏剧渐渐淡出村民的视野,戏剧服装厂的生意也随之一落千丈。面对市场变化,老张也曾努力转型。他把目光投向古装影视剧市场,联系了多家剧组,为他们制作服装、道具。“前几年,订单量还不错。”张久泽说。

  可这两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限制古装剧的播出集数,这让古装剧锐减,老张的厂子也再度陷入艰难境地。如今,厂子里时常空空旷旷,少见员工的身影。“固定员工很少,大部分是临时工,有订单的时候才过来。”张久泽无奈地说。

  像老张这样,陷入困境的农村小微企业近年来在京郊不算少数。从表面上看,农村小微企业生存艰难的原因是原材料及人员成本上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市场大环境的转变等,但折射出的是农村小微企业相对低端、缺乏创新、领导者跟不上市场发展、融资难等问题。

  雷先生是怀柔农村一家包装厂的厂长,他的厂子这几年也频频陷入生存困境。“主要是融资难,银行不愿意贷款给我们小微企业,可随着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加剧,我们的利润越来越薄,资金链也常出现断裂情况。”雷先生坦言,“现在礼品市场惨淡,连带着包装订单也锐减,如果想把厂子继续经营下去,确实有难度。”

  换个思路

  袜子厂找到新出路

  在农村“小微”普遍面临困境之时,也有的农村小微企业通过不断创新转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密云县河南寨镇陈各庄村有一家袜子厂,厂龄已经超过20年,在农村小微企业中堪称“长寿”。据相关调查统计,在中国农村,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往往不超过5年。

  究竟袜子厂有何“长寿”秘诀?在老板燕顺玉看来,小微企业想要生存,就必须要做市场的前瞻者,管理层人员要不断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新转型,才能守住自己的寸土之地。

  燕顺玉回忆说,20多年来,袜子厂也面临过多次困境。“上世纪九十年代到2003年之前,成本低廉、国内市场竞争也小,那时候生意确实好做,我们的产品曾畅销华北,销售量很大。”但2003年后,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比如一些市场的进场费不断提高,给我们增加了很大负担。”这个时候,燕顺玉没有固守着国内市场不放,而是把眼光瞄向了海外。“如果做外销,可以享受很多优惠政策,于是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积极联系国外市场。”经过两三年时间,袜子厂在销售上完成一次巨大的转型。“以前是70%内销、30%外销;转型后,70%外销,30%内销。”燕玉顺坦言,正是这次果断转型,让企业得以存活下来。

  近年来,原材料、人工成本的上涨等问题给袜子厂的生存带来新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燕顺玉想出妙招:让附近农民将生产袜子的机器搬回家,在家制作,而后按件计算工钱。“我刚提出这个方法时,厂里有的领导觉得不妥,怕在家做工没人监督,影响袜子质量。我就劝他们,质量不好,就拿回去重做,做好了再给钱,多做几次就好了。”这个灵活就业的方式既解决了袜子厂订单旺季时的员工不足问题,也让当地不少村民受益。

  这两年,燕顺玉还在带领员工不断创新转型。“在袜子生产上,我们引进一种新技术,就是铜纤维袜子,这种袜子能起到很好的隔离细菌作用,对糖尿病人、脚气患者等非常有好处。”燕顺玉介绍说,在销售渠道上,袜子厂还积极开拓电子商务渠道,通过网店进行销售。“只有根据市场不断创新转型,才能不被淘汰。”燕顺玉自信地说,她相信袜子厂还将生存很久。

  存在价值

  “小微”担村民就业大任

  近年来,京郊各区县都在积极打造经济开发区,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农村小微企业不仅乏人关注,有的甚至被作为低端产业成了清退的对象。那么是否农村小微企业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它还有没有生存价值?

  其实,在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小微企业都是给力经济发展的“轻骑兵”。相关统计显示,在中国,小微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大约分别占经济总量的60%、57%和40%。更重要的是,小微企业提供了75%的城乡就业机会。而农村小微企业则往往担起了村民就业的大任。

  如今,工资性收入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出就业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可对于很多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来说,外出就业还存在着不小的困难。“最主要的是时间问题。有的农民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朝九晚五’去企业上班根本不现实;有的农民还种着地,赶上农忙时,上班和农活儿两头不能兼顾。”因为家里有孩子需要照顾,此前一直想外出就业的密云县河南寨镇的农民王会单,如今在村里的袜子厂挣上了工资。

  燕顺玉的袜子厂推出“在家务工”模式后,王会单终于圆了自己的就业梦。“把机器搬回家,又能照顾孩子,又能工作赚钱,真是太好了。”除了在家务工,袜子厂还推出了“自主兼职”模式:不规定出勤时间、出勤率,村民只要有空儿就可以到公司上班,不计工时长短,工资按件计算。这种模式一经推出,就吸引不少村民前来兼职。

  有句老话叫“丑妻近地家中宝”,说的就是农民找工作,非常看重是否可以在家门口就业。而能够就近吸纳农民就业的农村小微企业,正好满足了农民这一需求。“相比每天坐一个多小时车去经济开发区上班,我更愿意在家门口的小企业上班,赚的可能少点,但离家近,可以节约交通和时间成本。”大兴区一位农村妇女坦言。

  创新转型

  “小微”才能走得更远

  既然村民在就近就业方面仍需要农村小微企业,那么未来农村小微企业路在何方?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农村小微企业当前普遍存在规模小、创新程度低、经营者观念落后等问题,如果农村小微企业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重要的是经营者要跟随市场变化不断创新转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而不能一直停留在低端业态。此外,政府也应当对小微企业提升关注度,给予一些鼓励政策,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在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郭光磊看来,农村小微企业未来一定会继续存在,但可能会淘汰一批低端业态,引进更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小微企业落户。“比如大兴区西红门镇利用农村工业大院,腾退了一批低端小企业,引进了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落户,这样村民既能就近就业,还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村里的“小微”会出现更多形式、涉及更多行当。它们当中,既有不断转型升级的传统农村小微企业,也有新落户的高新科技小微企业,它们都将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轻骑兵”。

  本报记者赵语涵

  在京郊很多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上,存在着不少小企业,它们大多以手工制造业为主,按照企业规模划分,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小微企业”。上世纪九十年代至2000年前后,是大多数农村小微企业的黄金时代。然而近年来,随着原料和用工成本的增加,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的农村小微企业生存陷入困境,很多企业濒临倒闭边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里的“小微”能否破局生存?在各区县打造经济开发区,积极引进大项目、大企业时,村里的“小微”路在何方?

  制图 吴 薇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