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菇农“寄养”菌棒风险小 香菇栽培收益高

三农 新华网 2015年01月29日 08:5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料棒生产不用管,种半年休息半年,穿着皮鞋采菇,开着汽车送菇。”浙江省武义县王宅镇岩宅村的菇农吴荣海说,种了35年的菇,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轻松过。去年,老吴一家三口种了4万棒香菇,毛收入就40万元,前些天,他给儿子专门买了辆小轿车。

  但一说起传统种菇方式,吴荣海叫苦不迭:从选料、备料、灭菌、接种,再到出菇,种菇环节个个马虎不得,特别是灭菌和接种过程,更是得没日没夜地守在边上,因为一旦菌棒被污染,那就前功尽弃。一年辛苦忙碌到头,可钱也没多赚。吴荣海给记者算了笔账:以4万棒菌棒为例,从选料到完成接种至少两个月,因设备和技术落后,每次至少有几千菌棒要报废,再加上各个环节的成本,平摊下来每棒成本少说也得两三块钱。行情好时一年的收入也仅五六万元。

  2012年,种了半辈子杏鲍菇的吴荣海开始转种香菇,虽是新手却获利不少。这缘于2011年武义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和省农科院对接武义县的食用菌团队科技特派员共同出资成立的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

  为让菇农尽快掌握技术,公司建了2万多平方米的钢架大棚,一方面选聘农民到基地示范生产,将成熟的技术和理念展现给农民,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增收;另一方面,将菇棚租赁给新菇农“寄养”菌棒,待掌握技术后可回家种植,降低农户生产风险。

  老吴就是基地带动的首批菇农之一。有了这专业化生产后,原本2个多月的制棒期,缩短为8天,每根料棒,菇农则只需支付2元钱即可。去年,公司专业化生产菌棒200万棒,至少已带动全县2000万棒,菇农增效超2000万元。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