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1
生态成了
郊区发展的最大王牌
积极推进生态涵养发展区绿色发展,加快提升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发展生态服务型经济。推进延庆、密云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支持门头沟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生态是怀柔的一张‘金名片’,保护生态不意味着不发展经济,而是要让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相融相促。”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在怀柔团小组讨论中,市人大代表、怀柔区区委书记齐静这样说道。
作为本市的生态涵养发展区之一,怀柔区承担了保护首都生态的一份重任。多年来,在引进企业、项目时,怀柔无不以生态为先,很多大企业、大项目常常因环保不达标被“一票否决”。
“过去,很多人认为,我们是为首都贡献了生态价值,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但在齐静看来,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这么多年来,我们悉心保护的生态也成了怀柔现在经济发展的最大王牌。如今,很多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怀柔,都是冲着我们的一脉青山、一池碧水来的。”
说到大项目,APEC会议不能不提。这场赚足全球关注度的盛会,让世界看到了怀柔雁栖湖的美丽。如今,雁栖湖国际会都正走在打造世界政经会议集中地的前行道路上,曾经作为APEC会场的雁栖湖核心岛会议预订情况相当火爆,国内外大企业的年会订单一直排到了春节后。此外,将于今年5月召开的北京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也确定在雁栖湖国际会都内的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如果不是怀柔有这样好的生态资源,怎能迎来这样的发展机遇?”齐静说。
不光有大项目,生态价值也辐射到一个个“小”人物,让怀柔百姓增收致富。依托山水美景发展沟域经济,怀柔很多村的农民捧上了民俗旅游“金饭碗”,年收益不输在大企业工作的“白领”。此外,还有不少农民依托保护生态,实现了“绿色就业”。“生态林管护、发展林下经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就像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怀柔在保护生态的过程中,实现了绿色发展。”齐静说。
2
昔日采煤村成生态农业园
冬日的上午,房山区南窖乡,记者乘车一路往深山里行去。沿途两侧山坡上,不时可见一片片坡田、一栋栋塑料拱棚,在一些较为平坦的地方,栅栏、铁丝网围起养殖场,身披灰色或花斑点的鸡在场内慢悠悠地踱步、啄食。
水峪村内,阵阵笑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这古树的姿态非常好!”“这水沟上架的枯藤是什么?”四位手拿相机的游客,在村内、果林内穿梭,不时举起相机,将村舍、果园收入镜头中。
“这几天城里雾霾重,到山村来洗洗肺。”游客张淑灵给记者介绍起了她的京郊旅游经,她和丈夫很喜欢到京郊农村玩,在她心中,农田果园有种特别的吸引力,“春天,果园里看花;夏天,大田里看麦浪;秋天,采摘蔬果;冬天的农村也有她独特的美。”
7年前,这处被张淑灵视为“洗肺佳地”的小山村,还是个饱受煤灰困扰的地方。
南窖乡是传统采煤区之一,在本市没有全面关停煤矿时,当地90%的收入来自煤炭及相关产业,几乎家家吃“煤炭饭”。村民洗过的衣服晾到院里,遇上刮风天气,附近煤场的煤灰就会飘到村里,粘在衣服上。
2005年起,本市开始全面关停煤矿,南窖乡的煤矿也陆续关停。采煤村纷纷开始寻求新的支柱产业,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了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以及建立在生态农业基础上的休闲旅游业,曾经受冷落的果林、荒山,成了村里的宝贝。
水峪村对村西山坡上原有的零星果林进行整修,规划果园、铺通灌溉管道、更新果树品种。2005年,水峪村西山生态果园建成。果园负责人江元海说,村里依山建起生态果园后,年产果品5万余公斤,加上周边山体实行了生态修复,吸引来了众多回归山林的野生动物,也给水峪村生态旅游增加了观赏点。
水峪村的生态果园还为其引来了企业入驻。朝阳区的一家有机食品公司看中这里的果园环境,落户村中,建起生态种植、养殖基地。
2012年,水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来村赏景、摘果的游客更多了。村里一些生态林管护员,开始兼任村导游。两年前,村民冯华霜租了村里的两间闲置房,与自家小院一并整修后,开起农家院,一年纯挣2万多元。“这都是托了村里发展生态农业及生态旅游的福。”冯华霜说。
3
农业生态服务价值
逾三千亿
山水可近,林田可亲,如今的京郊农业,不再仅仅具有生产功能,还有生活、生态、示范功能,市民去郊区休闲度假、观光体验,享受大自然提供的生态服务,使得农业的生态服务价值不断显现,更是支撑首都经济发展和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基础。
为客观反映和评价都市型现代农业多功能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市园林绿化局、市水务局等部门联合研究建立了涵盖农田、草地、森林、湿地四大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监测指标体系及测算方法,对北京农业生态资源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服务价值开展了连续监测。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农业调查处处长张群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监测指标体系,是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主线,创新性地提出并诠释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概念,即大农业范畴所包含的所有资源和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价值。该价值由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服务价值三部分组成。其中,直接经济价值即统计制度中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供水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是指依托农业资源特有优势,通过观光、休闲、体验、文化旅游、教育科研等活动创造的经济价值,即农业间接创造的经济价值;生态环境服务价值是指农业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没有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以价值量体现的效益。
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至2013年,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年均增速为3.8%,2013年年值达3449.8亿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在平原造林和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带动下,年均增速达到了7.2%,2013年年值为443亿元;间接经济价值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实现了6.4%的年均增长,2013年年值为1197.4亿元;生态环境服务价值实现了1.5%的年均增速,2013年年值为1809.5亿元。在北京水资源紧缺和土地资源稀缺等条件的制约下,北京农业发展将更加注重发挥生态功能作用,在首都巨大的旅游市场空间中,加快休闲、观光、体验、度假等农业生活功能的建设,挖掘优势资源,使其成为生态服务价值的主要增长点。
相关链接
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测算“进化史”
2006年,按照时任副市长牛有成的要求,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了北京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研究,对森林、农田、草地三大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监测,并在农业普查公报中发布了初步测算结果。
2008年,按照市委常委牛有成的要求,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与市园林绿化局就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测算的指标体系、统计范围、计算方法、数据来源等进行了深入沟通,建立了定期监测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2007年至2009年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测算,测算成果以统计专报形式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并在北京统计信息网及相关媒体发布。
2009年底,本市对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测算进一步完善,统计部门与市园林绿化局、市水务局联合中科院、北师大等科研院所,开展了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测算方法研究,先后就各部门前期研究成果、湿地概念、分类体系、核算范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指标体系、计算方法、数据来源,以及将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测算指标体系融入原指标体系后的整体框架展开讨论,首次确定了涵盖农田、草地、森林、湿地四大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监测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2010年包含四大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测算。
2011年,本市继续对四大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的测算方法进行完善,对部分参数和指标进行改进,加大了野外调查力度,并进行了宛平湖地区等重点湿地生态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核算,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分区县试算;2012年至2014年,继续完善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并以密云县为试点,开展分区县生态服务价值测算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