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葡萄酒是种出来的

三农 河南日报农村版 2015年01月22日 14:0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本报记者黄红立卢班特约记者兰宏涛文/图

  偃师市缑氏镇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玄奘就出生在此。也正因为有了玄奘带回了西域的“蒲陶”(葡萄),在家乡土地上种植至今,一千多年来,缑氏镇奇异的阳光和土壤,独特的地理与环境,缑氏镇“唐僧寺”葡萄声名远播,2000年,“唐僧寺”牌葡萄就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成功。2003年被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委员会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04年11月农业部颁发经国家质量安全中心检测认定为“绿色无公害产品”证书。如今,缑氏镇唐僧寺一带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

  2007年,一个从缑氏镇走出去的大学生回到家乡,不仅种植葡萄,更走上了一条葡萄深加工的产业之路。

  他就是偃师市唐僧寺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巍。1月20日,记者走进洛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唐僧寺庄园葡萄酒业公司。

  今年36岁的李巍带着近视眼镜,显得文质彬彬,他告诉记者,他是地地道道的缑氏人,在大学读经济管理专业,在外打拼了几年后于2007年随父亲在缑氏镇李庄村种植了400亩葡萄,因为自然灾害葡萄卖不掉,看着烂在地里的葡萄,李巍急在心里,痛在心上,决心自己大干一场上马葡萄酒加工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外出考察,2007年底他投资300多万元成立了偃师市唐僧寺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注册了“汉红”商标,开始生产葡萄酒,他不仅把自家的葡萄加工成酒,还把附近农民卖不掉的葡萄收回来,为遇到灾害的葡萄找到了出路,让农民减少了损失。

  “当时全部用人工生产,手工制作,旺季时工人多达上百人。”李巍介绍说,当时人工生产一天仅有200箱,成本高,费用大,虽说当时填补了洛阳市没有红酒的空白,但是效益不很理想。2009年,经过深思熟虑后,李巍又筹资400多万元,新上了一条葡萄酒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特邀中国葡萄酒学院唐虎力教授为技术总监,爱尔兰香侬酒店管理学院品酒师李琼女士为技术支持,南非资深葡萄酒行家BKB集团总经理梅瑞安先生为总顾问,英籍葡萄酒专家理查德纳什先生为市场总监的葡萄酒团队,现在生产工艺明显提高,食品级不锈钢储存罐也由最初的3个增加到14个,生产量每天一班就可以生产10吨。公司也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和技术监督局等标准质量体系认证。

  李巍说,前几年他一直在做葡萄甜红和干红,随着汉红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市场以洛阳为中心开始向全国辐射。2012年他的父亲和山东的几位专家研制出葡萄蒸馏酒,他又把触角伸到了白酒领域,投资200万元,建起一条葡萄蒸馏酒流水线,每10斤葡萄加工一斤蒸馏酒,虽然成本高了许多,但是为葡萄种植户解决后顾之忧的力度更大,已可解决当地5000亩葡萄遇到灾害卖不出去的问题,他的52度西亳烈焰蒸馏葡萄酒一经问世就受到业界交口称赞。

  “目前,我们已和中国邮政签约合作,全国各地可以随时空运我们的产品。”李巍告诉记者,近两年电商生意火爆,为了解决酒品怕摔的问题,他投资建设了泡沫包装设备,为自家的产品量身定做贴身包装,如今的产品可以从二层楼上摔下来也完好无损。

  “葡萄酒是种出来的。”李巍说,唐僧寺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正在倾力打造有机葡萄示范园,有机葡萄园区已经达到5000多亩,下一步将以酿造优质纯正的葡萄酒为己任,做百年品牌,使“汉红”葡萄酒与偃师的特殊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使更多葡萄种植户从中受益。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