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老板牵手老乡共谋美丽产业

三农 农民日报 2015年01月22日 11:1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本报记者张国凤通讯员宁政研

  “我承包了一个日光温棚、两个空心棚,在花卉师傅的指导下,学会了种花,家里每年纯收入有两万多元。以前在老家种地、在工地上干体力活,一家人累得半死也挣不了这么多。”正在扎花的张志军激动地说,由于在老家太穷,他30多岁才娶了媳妇,日子过得紧巴巴。2012年8月他从宁夏六盘山搬迁到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半年多时间就挣了1万多元。张志军说,过去在外打工是给别人干,现在给自己干,更上心,心里也感觉踏实。

  像张志军这样的搬迁移民在月牙湖乡还有许多,经过两年运营,从六盘山区移民的102户花卉种植移民,户均收入达到了3万元,最多可达10万元。

  “基地+企业+农户”种植模式带动移民致富

  按照宁夏自治区安排,“十二五”期间,银川市兴庆区需要承担4000户1.6万人的移民安置任务。2012年4月26日,首批来自六盘山孟塬乡高岔村199户872名村民被接到了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

  为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经过多方了解和考察,兴庆区政府决定在月牙湖乡移民村引入民间资本,通过采取“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花卉种植,为移民群众提供技术服务,保护价回收所有花卉种植产品方式,形成移民村稳定的产业链。

  负责月牙湖发展花卉业的周景世荣进出口公司技术员周志强介绍,经过现场调研发现,对于刚刚搬出大山的农民,如果将过去的传统模式照搬到月牙湖移民村发展花卉种植,每户生产资料投入最少需要3.7万元,无形中就增加了移民的经济负担。

  为帮助移民尽快致富发展生产,周景世荣公司采用“基地+企业+农户”的模式,生产资料的投入全部由企业承担。为解除移民后顾之忧,公司与种植户签订帮扶协议,协议明确规定生产资料投入和技术指导全部由企业负责,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负责管理和种植,无论市场如何,企业都将按协议价格收购花卉产品,通过协议确立了移民和企业的合作关系,使移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得到极大地提高。

  2012年以来,周景世荣公司投入960万元,为种植园区打机井、架电力、硬化道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并为102户移民每户新建了三个空心棚,免费提供移动棚钢架、基质、滴灌等生产资料,保证园区设施建设和花卉生产的需要。另外,还对移民开展有针对性的花卉种植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全天候地进行生产指导,移民除劳动力外不需要其他任何投入,企业按协议条款分等级收购移民花卉产品,收入归移民所有,保证了移民“能种花、会种花、种好花、有收益”,当年户均收入就达到了1.5万元左右。

  产业扶贫让移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张志军说,月牙湖乡“基地+企业+农户”的种植模式非常适合他们这些移民,过去在老家六盘山区只种过玉米、小麦,由于靠天吃饭,种子种到地里就不太操心了,一年下来能挣多少是多少。现在种花就不一样了,没事总想到棚里看看,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该施肥时找企业要肥、该打药时去领药,我们这些不太识字的农民也都知道严格按培训日记的要求进行种植。

  帮助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是要让群众真正认识到“为谁干活,活为谁干”的问题,充分调动移民群众发展生产的主动性。最近两个月正赶上收花季节,移民们每天早上5点就到了地里,生怕自家的花开败企业拒收,到晚上11点还主动要求加班扎花。

  据了解,在兴庆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月牙湖花卉园区从无到有,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面积不断增加,建设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102栋、空心移动大棚300栋,这个基地已解决了500余名移民的就业问题。花卉生产示范基地不仅带动了生态移民经济的发展,更加激发了移民群众搬迁后从事产业发展的热情。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