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20亩荒滩建“超级大棚”种菜利润率高过盖房子

三农 农民日报 2015年01月22日 09:0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绘图:刘念

  本报见习记者李纯

  一个蔬菜大棚能有多大呢?当前我国一个标准化的蔬菜大棚占地为3亩,而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后红岱村设施农业园区中一个蔬菜大棚占地多达20亩。“这可是真正的‘大’棚啊!而且大棚里用的都是有机堆肥。”在大棚里务工的村民刘全喜如是说。

  “这是我自己研发的双模联栋日光温室,已经申请了专利。做现代农业,必须切实地运用科学技术,并不断地创新。”园区总经理刘保强对记者说。

  1“大”棚让盐碱地也能种菜

  后红岱村设施农业园区建在村子的一片荒滩上,盐碱化十分严重。“以前这里地面上是白花花的碱,用笤帚来扫上一些拿回家稍做处理就可以洗衣服。”刘全喜说。所以,当刘保强要承包这片荒滩用来种菜时,遭到了不少村民的嘲笑。

  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刘保强对于盐碱地改造很有信心。“盐碱地的产生是因为地表水分的蒸发量过大,土壤下层的盐分被带到了地表。改造盐碱地的第一步就是降低地表水分的蒸发量,塑料薄膜大棚是无土栽培之外比较合理的选择。”刘保强说。在塑料薄膜大棚内地表水分的蒸发量大大减少,经过一段时间的灌溉,使地表盐分下沉。利用村里的牛羊粪制作的有机堆肥在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使土壤吸附的钙活化,增强对土壤吸附性钠的置换作用,实现脱盐脱碱。不到半年时间,刘保强就完成了对120亩荒滩盐碱地的改造,当年就种上了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这老天爷就是偏爱能人,连树都长不了的地方,居然让老刘把菜种起来了。”村民谭福志说。

  2“大”棚更有利于生态种植

  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普遍推广,一个标准化的蔬菜大棚占地为3亩,但实际上种植蔬菜的面积为1亩,土地利用率仅为33%。“我这20亩地的大棚中蔬菜种植面积为18亩,因为整体联栋的大棚可以避免保温墙、边路、支架等的重复建设,土地利用率一下子提高到了90%;再加上棚顶采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保温性能很好,不用安装标准化蔬菜大棚的‘棉帘子’卷动设备,所以建设成本从10万元/亩降到7万元/亩。”刘保强说。

  这种双模联栋日光温室更重要的优势是可以大规模“生态种植”。菜农自己搭建的小拱棚空间小、通风差,常年单一品种的连作,造成了土壤连作障碍,进而影响植株长势,导致病虫害增加,为保证产量,菜农不得不超量使用农药。刘保强说:“我开发这种大棚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亩地的大棚空间很大,通风自然就好。我采用‘小块间作轮作’,每种菜只种10平方米,四周的菜各不相同,定期轮作。这营造了蔬菜生长的多样化的生态环境,能有效地抑制病虫害的爆发。”不仅如此,他还采取“冻地”措施,在内蒙古最冷的1月份敞开大棚,让严寒杀灭土壤中的病虫。

  3“大”棚菜销售采用会员制

  刘保强的“生态种植”极大地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有机堆肥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蔬菜的干物质含量。“他这里的菜的确不一样,西葫芦吃起来像蘑菇,茄子吃起来像肉片。”在大棚里参观的市民杨女士告诉记者。凭借大棚的“规模大”、所产蔬菜的“真绿色、好口感”等广告语宣传,每逢周末都会有市民前往采摘、观光,刘保强就地取材在他的蔬菜大棚里做起餐饮服务。他借这些机会向市民销售自己的蔬菜,推出了会员制、认购制两种销售模式。

  对于会员制的客户,每周收费40元,配送5公斤5~8个品种的蔬菜并提供免费送菜上门服务,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既能吃到绿色蔬菜又完全可以消费得起。而认购制属于一种投资销售模式,投资7万元认购1亩专利技术“双模连栋温室”,并发展60个会员,即可享受每年3万元的投资回报,这对于经济能力较强的市民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销售模式的创新为刘保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现在入户配送服务终端消费客户已签约2037户。我一点不羡慕我们当地的房地产商,我种菜的利润率比他们盖房子的高很多。”刘保强说。

  刘保强为他的菜注册了“云谷小农”的商标,成立了内蒙古民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推广“民天农业模式”。“从种植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很讲科学,根据这些年做农业产业化的经验来说,我认为这是成熟可行的。”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市场部部长成永祥说。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