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近期,北京市委下发了《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确保《意见》贯彻落实,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的引领、支撑、保障和带动作用,发挥首都科技、人才与资源优势,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不断提升本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业活力和竞争力。
摘要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的引领、支撑、保障和带动作用,发挥首都科技、人才与资源优势,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北京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业活力和竞争力。
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十二五”以来,本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突破,区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村级全科农技员队伍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农技推广机制创新、条件、队伍、示范推广基地建设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在未来5年内,要着力完善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条件、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村级全科农技员的考核管理和调整,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多年来,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点多面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服务不到位、局面混乱等问题,需要创新农技推广机制,量化农技推广指标,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要加强市农委、市农业局、市科委、市教委、市园林绿化局、市科协等部门联合,统筹安排市农科院、农学院、农职院和市级推广机构科技人员,按照主导产业区域分布、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实行网格化服务,各区县农技推广工作也应参照此模式开展。
必须突破原来那种单项内容的示范推广模式,要加大技术、品种、设备、设施、材料和管理措施的整合和集成,创新并形成相对稳定的高效农业、节水农业或生态农业模式,诸如雨养旱作模式、林下经济模式、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等,在原有基础上建设一批展示各种农业模式的综合示范园区和基地,由此推动产业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当前,要突出解决许多农业科技成果成熟度低、难以形成有效生产力的问题,通过完善农业科技项目的立项和实施机制,提高科技成果的熟化程度,缩短从实验室到田间的时间。政府首先按照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设立资金、制定项目及农业生产目标;然后,在政府引导下,科技研发机构负责提供科技支撑,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为科研机构提供部分研究经费或者研发平台、示范基地,并优先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未来5年,需进一步推动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以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技术、装备技术、信息技术的组装集成为支撑,以现代种业、设施园艺业、集约化畜牧业、工厂化渔业为基础,以不断融入创意、文化为突破,发展工厂化农业、加工农业、生物农业、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促使农业产业形态由低端走向高端。
适时推动农业分工与专业化,以增强农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势必导致分工与专业化。要加强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制度建设,政府和农技推广人员要适时推进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分工和专业化,并鼓励有实力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承担农技推广项目,开展农技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帮助其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绿色竞争力,确保高效、环保、生态、安全。
应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大力引进先进适用技术。通过设立专门的农业国际合作专项,开展长期合作和交流,推动世界先进技术在国内推广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农业局等部门与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有关部门建立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必将对北京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产生深刻影响。
要围绕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明确各项技术需求,并尽快立项实施,在设施园艺业、节水、雨水收集和利用、再生水利用等方面突破一些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难题,实施高效节水、生态景观农业、智慧农业和京津冀农业协同创新等农科服务工程。同时,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推进北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围绕高效节水农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加快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加快制订北京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总体思路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提高市场化服务在整个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比重,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的互补。总体目标是,经过3-5年的努力,全面构建适应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政府提供的土地流转和经营服务得以健全。重点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产品生产、收获、储藏、加工和物流的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扶持一批服务优势明显、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效果显着的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市场型服务主体;积极拓展农业节水、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加工、农村金融、农业信息等服务领域,建设多个服务于籽种产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民俗旅游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各区县建立一批一站式社会化服务超市,建立一批社会化服务行业规范和标准;建立并规范农业服务人才交流市场,根据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需求提供不同价值、不同层次的服务。进一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分工的细化和深化,培育门类繁多的为生产服务的供应商和销售商,这必将为退出土地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导致农村就业结构的改变。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发展节水农业使得农民对节水技术和节水设施建设有更多的需求,必然导致农民知识结构的改变。因此,要不断加强适合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农民培训教育,敢于向农民投资。
应加快出台北京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强化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三类协同”培训,对符合条件者分别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配套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扶持。通过培训示范引领带动,大力培育符合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技能标准,以农业为职业、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强化农业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需要进一步强化各类农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搭建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高效互动的平台,完善支持政策,增强协会活力和服务能力,同时要完善协会退出机制;要促进成立家庭农场协会,加强农民合作社联合会、龙头企业协会的作用,它们不仅是协调、管理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的有效组织形式,也肩负着为它们争取合法社会、经济地位的责任。为落实《意见》精神,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建议成立设施农业商会(协会)。
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的各项任务、完成各项目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充分调研评估的基础上,摸清底数,广泛征求意见,尽快出台各项政策、制度,不仅要发挥市、区县政府水利、农业、国土等部门的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通农户、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尊重农户意愿和农民利益、尊重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