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邓红芳(左)、王彩莲(右)在大棚里管理草莓。
在低温弱光的冬季,如何解决草莓着色不良、味酸、果实变小等问题?
□周超文 申雯游敏 文/图
“大棚草莓生长结果期正值低温弱光的冬季,易出现着色不良、味酸、畸形果及果实变小等情况。但只要严格管理,精心呵护,果实品质就不会下降。这不,现在我们的草莓每公斤售价都在100元以上。”1月2日,记者来到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永兴村,正在太阳能大棚里管理草莓的邓红芳、王彩莲高兴地介绍说,“草莓要优质丰产,几个新方法管用。”
栽植剪大叶
提高成活率
草莓根系较浅,要选择在土坡疏松、含有机质较多、地势平坦、灌排水方便、pH值在5.5—6.5左右的沙坡土上栽培。因草莓有耐阳性的特点,又可与高秆作物或幼龄果树进行间作或套种,适于在庭院栽培。在草莓栽植前15天左右,要进行整地,先喷洒氟乐灵除草剂,每667平方米用量200克即可。接着进行深翻整地,深翻30—40厘米,结合翻地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4000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最后要把土壤耙细、耙平,为做畦或打垄打下基础。做畦时,畦长10—20米,宽60—70厘米,高10厘米。打垄时,垄宽50—55厘米,垄高15厘米,垄沟宽20厘米。
这些前期基础做好后,就是关键的栽植。
选用优良品种的生长健壮、须根多的无病幼苗。一般幼苗至少要有4片叶,茎粗1厘米左右。如果从较远的外地购进幼苗,在栽培时应把植株外围的大叶剪掉,只留中间2—3片小叶,这样可减少叶片水分的蒸发,这招可以提高成活率。
深栽不埋心浅土不露根
栽植时应注意方法:最好选择阴雨天或晴天傍晚栽苗,要做到深栽不埋心,浅土不露根,幼苗的根颈恰与地面平齐。
很多人栽植不注意方法。埋得过深,会压住幼苗生长点,容易烂苗;埋土过浅时,因根系外露幼苗容易干枯死亡。移植时要先挖坑,然后将幼苗放入坑内,使其根系舒展开,接着进行填土和浇水,直到幼苗长出新叶为止。
秋季栽植可在8月中下旬进行,因为此时温湿度比较适宜,草莓栽后能很快地发苗和进入正常的生长生育。在平畦上栽培时,每畦栽2行,行距20厘米,每667平方米万株左右。两畦之间留30厘米的过道。垄栽时,每垄栽2行,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每667平方米栽苗9000株。
栽后细管理花芽好形成
为使幼苗在定植后生长发育良好,促进花芽的形成,一是要及时除掉植株上的老化叶片和匍匐茎;二是要于9月下旬追施一次氮肥,每667平方米可追硝酸铵15公斤,还可配施适当的磷;三是要及时灌水,每灌一次水后就要中耕一次,以保持土壤疏松和提高地温,利于幼苗扎根。
草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常常发生灰霉病、白粉病、叶斑病以及遭受红蜘蛛的危害。对灰霉病的防治,一般可在发病初期喷洒0.3%的石灰硫磺合剂;防治白粉病和叶斑病时,可喷洒800倍液的退菌特或800—l0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发生红蜘蛛危害时,可喷洒40%的扎化乐果乳剂1200倍液。
避“土传病害”
实行换地轮作
草莓同许多瓜果类作物一样,连续种植几年就会受到“土传病害”的影响,威胁到草莓品质甚至植株死亡。草莓也必须避免重茬,实行轮作能提高草莓的抗病能力,减少畸形果和病虫果数量。可以充分利用棚与棚之间的空地循环轮作,只有隔了几年之后才能重新种植。
要克服连作障碍,就要阻碍“土传病害”的传播,杀灭田地土壤中的有害病菌。对于草莓而言,不能换地的要 “休田”,即利用夏季高温“闷晒”的方法,在浇灌肥水的草莓田上覆以塑料薄膜。这样,在毒辣的日头下,薄膜里的土壤温度升高,甚至可达到六七十度,以杀灭有害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