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本报讯(记者丁需学通讯员王永安)1月3日中午,鲁山县张店乡刘湾村大武岭组的山坳里一扫往日的寂静。当平顶山市“爱心之家”的义工“石头哥”等一行人品尝着筋拽拽的农家纯红薯粉条时,该村的大学生村干部郜帅统脸上露出了笑容。
今年30岁的郜帅统2006年7月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2008年7月通过招聘考试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入村后,他发现该村大武岭组120多户就有近20户村民加工红薯粉条,但因地处偏僻销路不畅,就想方设法帮村民们找销路。而平顶山“爱心之家”团队的到来,正是他以义工的身份联络对方前来购买爱心粉条的结果。
在大武岭组组长武冠军家的院子里,三四名村民正在搅拌红薯粉面,院内印刷精美的包装箱很是显眼。武冠军说,这些箱子都是郜帅统帮着制作的,看上去让山村土粉条提高了档次。除利用社交团体找销路外,小郜还动用了QQ群、微博、微信、微视等新手段。
大武岭坡地面积大,近年来经过土地流转,种红薯在50亩以上的村民有近10户,武冠军家的种植面积最大,有100多亩。大伙儿在繁忙的生产之余,开着三轮车四处卖的效果并不理想。郜帅统帮村民们注册商标后,粉条开始在网络上销售。为降低流通成本,郜帅统还动用同学关系,与“宅急送”等快递公司进行合作。
截至目前,郜帅统已利用微信等方式帮村民们卖了1000多箱粉条,每箱10斤左右。
“有了小郜的帮忙,我们村8万多斤红薯粉条有望在春节前卖完。”武冠军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