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本报记者黄华通讯员田春雨
隆冬时节,在西平县出山镇酒店村的河南福临水貂繁育有限公司养殖场里,一排排整齐的箱笼里,一只只可爱灵巧的水貂或嬉戏,或觅食。这些灵性十足的水貂是该村外出创业有成的陈淑英创建的。
“我从小家里穷,连白面馍都吃不上。在外面创业这么多年,一直有一个想法,怎么才能让老少爷们儿都过上好日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丹麦看到一个朋友养的水貂,年产值达几个亿,是集养殖、生产、服装加工于一体的企业,就想在家乡也建一个这样的企业。”陈淑英说。
初中毕业后,陈淑英开始外出打工,经过十多年的打拼,涉足房地产、消防监控等多个行业,生意越来越好。回家看望父母时,见乡亲们虽然吃穿不愁,但大多数生活并不富裕,带领乡亲过上好日子的想法就又浮现了出来。
说干就干,从村里、乡里到县里,从土地流转到项目批复,从场址规划到场房建设,陈淑英样样都亲力亲为。经过两年多运作,去年8月,随着从丹麦进口的5000只种貂入场,河南福临水貂繁育有限公司正式开始运营。
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当地农民稳定发展水貂养殖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并高薪聘请丹麦技术人员到场开展关键技术指导与支持,及时给予养殖户技术帮助。同时,还组织十多名村民到青岛参加水貂养殖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的饲养水平,帮助父老乡亲更快致富。陈淑英说:“公司目前从丹麦引进5000只种貂,今年4月份可产貂2.5万只,将带动周边10个乡村200个养殖户,按一家一户50~200只貂来养的话,人均年收入可增加2~3万元。”
为保护好环境,在水貂养殖区外围,陈淑英的公司又流转了几十亩土地种植猕猴桃、杏树等果树,充分利用水貂产生的粪便,发展绿色种植业,实现水貂养殖的良性循环。
随着项目的一个个实施,陈淑英的梦想也一步步拓展。“下一步,我准备在县产业集聚区建立水貂制品、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农户养殖的水貂统一安排,直接加工、销售水貂服装、制品,减少皮革的流通环节,降低养殖成本。”陈淑英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