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乔金亮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年,粮食继续稳定增产,农牧渔全面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优质、安全、高效的农业产业体系。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科技对生产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稳步提高,新型经营体系取得长足进步。
仓满库盈 “菜篮子”供给充足
今年我国粮食产量达12142亿斤,实现“十一连增”。连年增产,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功不可没。
“以前,我固定在7月15日施穗肥,但每年气候不一样,有时就会遇到贪青早熟的情况。现在根据叶龄管理,水稻长到9个半叶时施肥,效果特别好。”黑龙江农垦七星农场的水稻科技示范户张景会种着650亩水稻。今年,七星农场重点推广应用了集中智能化浸种催芽、钵形毯式育苗机插、叶龄管理等新技术,113万亩水田创造了水稻17亿斤产量的纪录。
今年我国粮食产量达12142亿斤,连续两年跨上1.2万亿斤的台阶。“连年增产,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功不可没。据专家测产,全国1.1万个粮食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1260斤,比全国平均亩产高75%。”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说。
“国家在15个省份启动实施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对规模养殖场户基础母牛扩群给予补贴,各地饲养母牛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分析说,今年以来,牛羊肉价格同比涨幅明显收窄。同时,规模养殖比重快速上升,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27.3%和31.1%。随着散户加快退出,经营主体面对产业波动更加理性,产业形态更加成熟,大型龙头企业不断涌现,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接二连三” 农业综合效益凸显
现代农业并不止于生产。休闲农业把“乡村”与“现代”联系起来,把农业的生态、生活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代农业不仅要求高产稳产,还追求生产的智能化、工具的科技化和产品的质量安全。现代农业又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农业,其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兼具生活、生态功能。
“以前种菜凭经验,容易出现误判,现在靠仪器,管理更科学了。”在天津静海生宝农民合作社里,几十个蔬菜大棚的情况“浓缩”在电脑屏幕上,一张张动态曲线图记录着24小时的空气、土壤温湿度等信息。这是国家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示范点,合作社理事长顾靖对这套物联网设备很满意。
农机是农业科技的物化载体。“三夏”时的黄淮海地区麦农们纷纷感叹,原本人工收获半个月如今机收只要几个小时。耕种收一条龙作业模式,有力保障了农业的生产进度及质量。全国麦收基本结束时间较去年同期提前4至5天,为秋粮生产争抢了农时。今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237.5亿元,同比增加20亿元。
现代农业并不止于生产。休闲农业把“乡村”与“现代”联系起来,把农业的生态、生活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目前,全国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超过18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经营主体超过4万家。
“触电上线” 新型经营方式普及
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农业生产向智能化发展,而农业经营也在向网络化发展。近两年,涌现出了一批如北京任我在线、上海菜管家等为市民提供日常生鲜农产品的电商企业。任我在线在国内首先突破了网络销售平价蔬菜水果、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的配送瓶颈。
目前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已逾3000家,农产品网上交易量迅猛增长,涌现出一批“淘宝县”和“淘宝村”。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这些新型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从事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规模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较高,能够优化集成利用各类先进生产要素,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培育一批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新型经营体系的重要任务。农业部去年培养认定了10多万名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