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综述

陇原果香飘千里沁人心脾润四方

三农 甘肃农村报 2014年12月30日 09:1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陇原果香飘千里沁人心脾润四方

  ——全省苹果产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张晟通讯员李国梁

  甘肃是全国重要的苹果优势产区和生产大省,苹果面积居全国第二位。近年来,随着《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出台和苹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全省加大苹果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挥优势和特色,推动苹果产业水平全面提升,面积、产量、产值持续快速增长,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势头。2013年,全省苹果面积为435.3万亩、产量269.6万吨,产值119.2亿元,平均单产为620.0公斤/亩。目前,我省苹果产业已步入了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产供销和贮运加一体化的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和全国一流的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苹果产业发展新路子。

  种植初具规模产业地位凸显

  规模化生产基地基本形成。近年来,甘肃苹果产业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迅速崛起,在全国的市场份额和地位日益凸显,苹果面积已稳居全国第二位,产量居全国第六位。天水、陇南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平凉、庆阳已成为全国一流的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甘肃中部黄河流域苹果生产也呈快速发展势头。2008年起,农业部先后在我省平凉、天水建立了国家级苹果综合试验站。2012年,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庆阳市人民政府和庆城县人民政府三方联合在庆城县建立了一个苹果专业试验示范站。

  产区农民增收效果突出。据业务统计,2013年全省农业人口人均苹果收入为720多元,其中天水、平凉、庆阳3个主产市农业人口人均苹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苹果大县静宁县苹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80%,苹果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超过了1800户、5~10万元的农户1.5万户。从产值看,2013年苹果挂果园平均亩产值为8122.6元,比其他水果、农作物平均亩产值分别高出3676.2元和6015.7元,盛果期果园平均亩产值1.16万元。2013年苹果面积、产值占全省种植业的比例的10%和31.4%。2002年以来,全省苹果产值年均增长10.5亿元,增速41.2%,苹果已成为主产区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已形成了一批苹果专业化生产乡、村,绝大多数果园亩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静宁、庄浪等县更是创下了苹果亩收入超过3.5万元、甚至高达5万元的高效典型,苹果成了高效产业、致富产业。

  品牌和市场优势突出

  自然条件独具特色。我国著名的苹果栽培专家、中国工程院束怀瑞院士指出:“甘肃具有发展苹果产业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是我国高海拔旱作栽培优质果品生产大省,是我国最重要的优质中、晚熟苹果生产基地和绿色、有机苹果生产基地,能够生产出世界一流的苹果,果实着色鲜艳、外形美观、含糖量高、硬度大、品质优良、耐贮运,后发优势和潜力巨大。”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考察认为,甘肃苹果品质全国最佳,列入国家苹果产业规划的18个重点县,完全具备适宜苹果栽培的7项最优生态气象指标,是我国最具苹果发展潜力的省份之一。

  品牌创建取得实效。天水“花牛苹果”“平凉金果”“庆阳苹果”等苹果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已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苹果产地保护、认证工作成效显著。“花牛苹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花牛”商标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进入了甘肃省产品质量检验合格防伪系统,获准使用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用“产地质量合格”防伪标志;“平凉金果”先后取得了原产地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中国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等5项国家级认证,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静宁苹果”“秦安苹果”“礼县苹果”均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中“静宁苹果”“平凉金果”还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在历次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交易会、中国国际水果展览等国内外大型展会上,花牛苹果、平凉金果、庆阳红富士苹果等成了展会的一个亮点,以其“好看、好吃、营养、安全”的独特优势,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和客商的青睐,荣获一系列金奖、一等奖和“奥运推荐果品”“中华名果”等称号。

  果品畅销国际国内市场。我省生产的红富士苹果质量超过原产地日本,生产的元帅系苹果内在品质优于美国的蛇果,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在港澳台和东南亚、欧盟、中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甘肃苹果深受欢迎,是我省苹果的传统出口市场。苹果出口创汇连年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2013年苹果出口量(含转口贸易量)已近20万吨。在国内的北京、江浙、东南沿海及内蒙古、西南市场上我省苹果销路看好,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标准化生产起步良好

  标准化生产成效明显。创建了以“天水南山万亩花牛苹果标准示范园”“静宁万亩郁闭园改造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平凉水洛川万亩富士苹果生产基地”等为代表的国家级标准示范园12处。创建了以庄浪县万泉镇万川村、西峰区庆丰村三姓合作社为代表的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16处及省级标准化示范园192处。创建“果草畜沼窖”生态循环模式果园90多万亩。已认证苹果GAP示范基地2万亩,认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0多万亩,注册出口创汇基地近20万亩,建成绿色苹果原料基地90万亩。

  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已建成苹果清洗、分级、打蜡、包装生产线206条,采后处理能力50万吨/年;建成中小型果品批发市场、产地交易市场60多处,年交易量120多万吨;全省苹果贮藏能力达160多万吨,约占产区苹果产量的60%。其中1000吨以上果品贮藏冷藏库620多座,贮藏能力达146万吨;建成苹果浓缩果汁加工企业7家,年设计生产能力13万吨,原料处理能力约90万吨,生产的浓缩果汁几乎100%出口。全省有各类苹果产业化经营企业370多家,其中苹果贮藏营销企业140余家、果袋和果箱生产企业20余家,苹果脱水膨化、苹果酒、苹果醋加工企业10余家。苹果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年贮藏加工等转化增值效益近100亿元。

  科技成果国内领先

  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先进实用、特色突出、国内领先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特别是旱作果园高垄黑膜覆盖、覆草、覆沙,宽行矮砧(或短枝型品种)适度密植建园、早果丰产、轻简化修剪、水肥调控改善根际生态条件提高树体抗病性、单果精细管理、设施避灾减灾、低成本贮藏和新型保鲜剂应用等成果,非常切合我省实际,已开始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具有甘肃特色的早果丰产栽培技术、高垄覆膜集雨沟灌技术已被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作为新技术在我国苹果主产区大力推广。自主研究总结出的苹果采后处理及纳米保鲜果蜡、苹果脆片、太阳能脱水、干装罐头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自主研发的苹果脆片新产品,已成为航空休闲食品,年生产量超过600吨。选育出了“成纪一号”“天汪一号”“天富一号”等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苹果品种,为甘肃省苹果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形的手”作用大

  2009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水果标准园创建活动以来,我省创建了12个国家级标准苹果园,做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等“五化”,实现100%生产资料统购统供、100%种苗统育统供、100%病虫害统防统治、100%产品商品化处理、100%品牌化销售、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六个100%”,达到了责任落实到园、标准普及到园、统一服务到园、管理制度到园、标牌树立到园、宣传引导到园、资金整合到园等“七个到园”,做到了落实项目区域、落实工作责任、落实标准规范、落实统一服务、落实配套资金、落实督查指导、落实考评验收、落实宣传引导等“八个落实”,得到了农业部和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省政府于2011年4月批准成立了甘肃省果业管理办公室,进一步强化了全省果品产业的宏观指导和行业管理,对果品生产、贮藏、加工、营销等各环节进行统筹谋划和综合协调,多层次开展科学技术推广与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出我省的自然和区位优势,减少了行政资源浪费,切实扭转因省上归口管理不畅而对产业发展的制约,对加快提升我省果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发展整体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悉,我省将坚持发挥区位比较优势,突出旱作栽培特色,走“一稳步、二增加、三提高、四拓展、五提升”的发展路子;稳步适度扩大优势区域种植面积,压减和逐步淘汰次适宜区苹果栽培;大幅度增加苹果产量,增加出口量;提高优质量率,提高贮藏加工能力,提高产业整体效益;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国内外市场空间,拓展服务领域,拓展产业功能;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科技支撑和创新能力,建立现代苹果产业发展体系;提升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旱作栽培水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升新建园管理和果农技术水平,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提升产业的标准化、区域化、组织化程度,实现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以陇东南4市的21个县区、中部4市州的11个县区为重点,打造三个高效特色苹果生产示范区;积极发展天水、陇南元帅系无袋简约高效栽培示范区;率先发展陇东旱地富士苹果集约高效栽培示范区;稳步发展中部特色苹果节水集约高效栽培示范区,努力把我省打造成全国超一流苹果生产基地。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