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蔬菜达人”带上乡亲一起致富

三农 华龙网 2014年12月11日 08:5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今天的菜又不好卖,我又剩了一些,自己也吃不完,就顺路给你带了一点儿来。”说话间,一男子将两袋蔬菜递给了一位村民,便匆匆离开了。

  日前,笔者在合川区小沔镇李湾村7社一住户门前见到的一幕。据该村村支部书记李长春介绍,那位男子便是当天的采访对象——吴炳然,那个靠双手种菜种出一片天、还热心帮助多位村民的蔬菜达人。

  “回家,创业才有望”

  今年45岁的吴炳然从小就与蔬菜打交道。小时候一直住在农村,和很多农村小孩一样,小小年纪便能帮助父母分担农活。播种、栽苗、耕地、除草、施肥他样样拿手。上世纪90年代初,他选择到重庆打工。由于自己最熟悉的就是菜,所以他就在杨家坪毛线沟附近的农贸市场做起了蔬菜零售。

  慢慢地,生意好了起来,也积累了一些资金,吴炳然便开始做蔬菜批发生意。由于有中间商的存在,批发生意利润不高,他便想着直接联系生产基地做有机蔬菜的买卖,这样菜的质量、数量都可以得到保证,而且少了一道关,成本也能控制下来了。可事情并没有他想的这么容易。他先后去联系了很多家,都未成功。思来想去,吴炳然脑海中萌生了一个念头:自己种菜!

  但到哪里去找地呢?2004年的一天,吴炳然回到老家探亲。看到家乡一片片平坦的土地,他突然想到,这里不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最佳种植地吗?

  “也许只有回家,创业才有望”,有了这样的想法,很快他便下定决心,带着自己常年积累下的种菜技术和辛苦存起来的70余万元回到家乡,成立了彭湾蔬菜种植有限公司。

  “刚开始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土地租赁非常不顺利。后来在村支部书记的帮助下,他才租到了近百亩地。”有了地,公司也正式运作起来了,吴炳然的技术很快有了用武之地。

  第一年,他利用嫁接技术,延长蔬菜的挂果期,增加收成量,让每亩的利润达到8000元左右,来了个创业的“开门红”。

  当天上午,笔者在蔬菜基地就看到,经过嫁接后的茄子至今仍在生长,还挂着很多的小茄子。“这些茄子现在都到挂果末期了。不过,那边的秋黄瓜又开始结果了。”顺着吴炳然指出的方向望去,看着一根根用竹子撘的菜架上,真的挂着满满的绿色小黄瓜。“这个月因为雨水较多,影响了结果,要不然还要多些。”吴炳然接着说道,这几年也多多少少遇到过很多困难,有一次吹大风,将菜地里的竹架子全吹倒,菜藤也被连根吹起,几个月的心血就这样打水漂了。但他说:“我自己赔了不要紧,钱可以再赚,但不能让村民们失望啊,毕竟当初是我带的头。”所以,再难他都坚持过来了。

  “要富,一起富”

  经过几年的经营,吴炳然的公司基本都能正常盈利了。而加入到种植队伍中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每天菜地里都有近30个村民一起耕作、采收。他们中全劳动的一天工资是60元、半劳动则是50元。”除了带动村民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外,吴炳然还免费将自己嫁接过的菜苗送给附近村民,让他们自行种植,待采收后交由他负责销售。

  慢慢地,李湾村里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蔬菜产业链。现今,集中的蔬菜种植面积就达到300多亩,年产值接近300万。后来,邻村也有人也加入进来了,现在蔬菜产业里的种植户就多达50余人。

  “要富,大家一起富。我一直都有这种想法,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一个人富了远不及大家一起富有意义。”看着如今规模颇大的蔬菜产业,吴炳然言语间流露出难掩的高兴之情。

  此外,从今年上半年起,吴炳然就开始将自己蔬菜基地里的菜送到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和家庭困难的群众家里。“他们买菜好恼火嘛,而且只有逢赶场天才买得到,平时基本吃不到什么新鲜菜。反正我就是种菜的,这么多菜也卖不完,再说送的这点儿菜也不值什么钱。”吴炳然对自己送菜的行为很淡然。

  话虽如此,但事实却是,吴炳然的有机蔬菜一直销售得很好,但他怕那些人不好意思接受他的好意,就谎称送的菜都是卖剩的蔬菜,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过意不去。

  紫色的茄子、绿色的黄瓜、黄色的水白菜、白色的花菜、红色的番茄……蔬菜基地里花花绿绿的蔬果,就像一道道靓丽的彩虹洒落在田间。

  笔者想到,也许正是吴炳然用他那一双质朴的手和一颗感恩的心,为李湾村人“织”出了“彩虹”般充满希望的人生。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