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本报记者李传君
11月以来,四川生猪市场行情有回升迹象,商品肉猪价格在7元/斤左右,一些管理精细的养殖单位能保本甚至有微利。然而,长达1年的价格走低让他们亏损严重,对眼下的行情,他们并未乐观起来,而是担忧去年“该涨反跌”行情重演。
“好多场都在押春节前后这一宝,若是再输,恐怕明年垮得更惨!”绵阳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邹中友说,他们今年预计亏损500多万元,是历史上亏损最严重的一年。
去年以来,成都市开始探索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但试点的范围尚小,推广难度较大。
“今年涨得太晚了”
年出栏生猪3万余头的四川省三台县刘营青龙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328个成员中,今年以来陆续有40余户暂停养殖,大多数重新选择外出务工。
理事长朱忠全是该合作社的养殖大户,年出栏生猪1000余头。他说:“在不算人工、设备折旧等成本的情况下,商品肉猪也要达到6.8元/斤才算盈亏平衡,可今年大多数时间徘徊在5元/斤至6元/斤之间。品种猪才卖6.2元/斤,每卖一头猪亏损在100元以上;全合作社一年也要亏两三百万元。”
同许多合作社一样,他们同样采取了自繁自养、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抱团”发展的办法,还注册了商标,拿到了无公害认证,销售时自己组织车辆拉到成都,交到买主手里。虽然能卖到7.5元/斤,比别人高点,“但今年涨得太晚了,谁晓得还要涨多久?谁晓得春节后还会不会跌?”
朱忠全说,他养了几十年的猪,从未像现在这样,对市场行情简直难以判断。但作为省级示范社,他还得打起精神,鼓励大家伙儿继续。
养殖企业千方百计弥补亏损
走进绵阳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人员介绍,他们引进了荷兰设备,每头猪身上都有一块电脑芯片,自动计算该头猪在每一个生长阶段的饲料配方及饲料量,然后经扫描自动投放相应的饲料。
这算是该公司技术革新降低成本的一种尝试。此外,发展差异化养殖,增加高端产品,增加种猪的供应;与科研院所合作,提高母猪产仔率及仔猪成活率;研究饲料配方,缩短育肥期;种养循环,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及增加种植业收入等。
“尽管如此,成本仍然很高,毛猪价格须达到7.5元/斤方能保证盈亏平衡。”邹中友说,他们的成本核算更加科学、精细,“养殖企业跟合作社不同,什么都要花钱。”
而公司最大的成本是支付给农户的代养费。“我们采取‘公司+养殖小区+农户’的模式,每卖一头猪无论盈亏公司都要保底给农户100元。”邹中友说,现在完全是在“吃老本”,且担心老本还能吃多久。“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降低亏损,企业将母猪存栏量降低了将近一半。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需政府财力支撑
三台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去年生猪出栏量130万头。该县目前正在大力建设全省畜牧重点县,打造“百万头生猪产业园”,可目前生猪保险尚未涉足价格指数领域。
2013年,成都市在彭州市试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凡年出栏育肥猪2000头以上,且饲养的是三元杂交断奶仔猪,能够提供规范的养殖档案或饲养记录的,可以投保。保险金额1400元/头,费率6%,保险期限1年,理赔周期为1个月;每头育肥猪保费为84元,畜牧局补贴70%,农户自缴30%。
今年1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结合本地实际,实施了具体操作办法:每头生猪保险金额1500元,保险费率5%,保险费每头75元。保费分摊比例为龙泉驿区财政承担80%,农户自缴20%。确定猪粮比6∶1为盈亏平衡点,当实际猪粮比低于6∶1时,按差价计算赔款。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可就目前试点情况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彭州市畜牧局总结:限于该市财力有限,财政补贴的范围与开办这一业务的规模要求差距较大。同时,由于覆盖面小,尚不能形成具有大范围推广的经验;另外,对于农户来说,承担比例还是过高,负担较重。
2013年彭州市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5亿元,对推广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尚觉艰难,而对于去年地方财政收入仅为14亿多元的三台县,就更难承受了。因此,该县畜牧部门有关人士说,要全面推广这一保险,还需要中央财政给予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