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望着大棚里丰收的辣椒,48岁的大兴区农民王克全挺知足:“别看务农,我和媳妇的收入,可不比‘白领’少,每年15万元,”他指着眼前的一排大棚,“农民不离地,不用挤地铁公交去城里打工,这就是我的‘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如今在大兴区正悄然显现,越来越多的庄稼把式正在“升级”成为家庭农场的经营者,他们不离土地,通过农业生产模式的升级提高自己的收入,为市民菜篮子提供更丰富的产品。更为关键的是,家庭农场把农民留在田里,既解决了“无人种地”的困局,又解决了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为城市带来的压力,为破解“城乡差距”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土里刨食年挣15万
王克全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家在大兴区庞各庄镇北顿垡村。
说起家庭农场,平时喜欢看新闻的他对记者说:“去年看新闻里说,中央出台的文件提起了‘家庭农场’,我觉得这对我们农民来说,是一种新的经营模式。”
记者了解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可以说,家庭农场基本呈现三个特点:一,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作业、要素投入、产品销售、成本核算、收益分配等环节,都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二,以“农”为主业;三,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
王克全一家,除去正在上学的两个儿子,他和妻子王振平两个人经营自家的农场,“每天在棚里的工作时间也就8个小时。”他告诉记者,“儿子也打算毕业后帮着我干。”
农业生产,是王克全一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他们的收益,并不比“白领”差。
“你看我这些大棚,一年四季产菜,主要是辣椒、白萝卜、菜花、西红柿,每种菜每年都能收个两三茬。”他说。
虽已入冬,但王克全的大棚里还是生机盎然。“现在辣椒熟了,这几天正忙着收,价格也还行,每斤能有1元多,今年西红柿不错,种了3茬,一亩能有6千元。”
如果按照每月的平均收入,甭看王克全两口子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比起上班族、年轻白领,也并不逊色,“我俩每个月差不多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吧。”
农民不离地,家庭农场为农民增收找到新路。
种地是咱最体面职业
相比于传统的农业生产,相比于合作社经济,以家庭为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的优势在哪?
相关农业专家告诉记者,家庭农场的出现,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可以克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产业化程度高。同时,家庭农场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管。
在“打工潮”冲击农村的当下,在务农渐渐成为农民副业的今天,家庭农场不仅解决了“无人种地”的问题,也找到了促进增收的方式。
相比于传统农民,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具备更多、更专业的种养技能,接受过更多、更正规的培训,他们有着更加市场化的眼光,也有更多的经营理念创新。
王克全自17岁起便开始跟着父辈种地,虽然学历不高,但在农业生产方面,堪称行家里手。
荷兰、德国……他曾经多次到多个农业先进国家学习种植技术,“市、区都组织过我们出国学习,出去看看就是不一样,不仅学知识,也开眼界,咱农民不能光看着一亩三分地。”他说,技术是农业发展的保障,让农业生产不再“看天吃饭”,种地也成了体面职业。
王克全的家庭农场,最大的特点是品种多,“辣椒、菜花、番茄这些菜,每种我都试种了几个不同品种,比如番茄,就有12个新品种。选择产量高、品质高、市场表现好的品种进行大规模种植。”他说,几年来,他家试种过的品种达数十个。由于质量好,他的蔬菜从不愁卖,批发商和他有长期合作。
同时,他的家庭农场还拓宽了经营方式。如今,他不仅仅靠卖菜挣钱,也承接一些科研业务,一些院所与他合作试种新品种,院所提供种苗和经费,他负责种植并记录各种数据,产品收入则归他。此外,他也经营采摘项目,“一半收购、一半采摘,我这里质量好,回头客多。”
而在王克全眼里,家庭农场的“好处”则在一些更加明显的地方,“你看我们村也有很多人上班打工,但是来回路上每天要花多长时间?再说每多一个人进城,就给城市增加一份拥堵,我呢?从家到大棚,十来分钟,每天工作也就8小时,收入也不差,不给城市添堵。”
不离田地的产业化,家庭农场推广了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丰富了农业市场,更有效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务农效益,与基本农户、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一起,构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体系。
经营农场还得靠知识
大兴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区经过初步调查,有29户类似于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农户,包括养殖业5家,种植业24家,其中蔬菜种植16家,水果种植8家,从事农业生产最短4年、最长27年,绝大部分务农时间在10年左右。
记者走访其中一些家庭农场,一些经营者提出目前遇到的困难主要有经营土地面积不足,希望有更多的地和大棚来经营;种植技术还有待提高,与农业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品种更新与市场的衔接还有待加强,农民对于市场的把握还没有完全成熟等。
记者了解到,由于“家庭农场”的概念提出不久,对于它的各项政策还不完善,包括如何界定“家庭农场”,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家庭农场未来如何发展,还要摸着石头过河。
相关农业专家表示,发展家庭农场,首先要促进土地的有序流转,“让家庭农场的经营者有足够的空间来发展产业。”同时要完善各种配套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还有人才问题,家庭农场人才匮乏,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较高经营管理水平,但目前的家庭农场,绝大多数是由传统的承包农户发展而来,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经营管理能力还需提高,知识才是农民成为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