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65岁的谢玉辉是土生土长的鹤山市址山镇禾南村委会高咀村人,他在村里承包了800亩山地种经济林。前段时间,因为将木材运出去卖会不会压坏村道的问题,他与村民发生了纠纷。
“他们帮我跟其他村民解释,做通了(村民的)工作,压坏了路,该修的就修……晚上他们也来,随叫随到。”谢玉辉近日这样告诉记者说,村民的纠纷,村干部解决不了,就找他们;他们还帮村里栽树、修水沟、搞卫生……出人出力出资金;给他们打分的话,起码有99分。
谢玉辉嘴里的他们,就是以址山镇农办主任、禾南村委会驻村干部组长郑佰利为代表的址山镇驻村联组(镇级干部驻村委会一级和驻村小组一级)的干部们。该镇领导常说,“电脑打不出群众的事”,要求干部不能只坐在办公室,必须真正走到群众身边去,为此该镇致力于探索一条农村网格化管理的新路子,编织一张知民情、纾民困、解难题的群众工作网。
记者了解到,鹤山市委组织部在多年来持续开展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农村困难党员、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等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机制。目前,鹤山乃至江门正在开展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以市(区)为单位,每周统一固定1天时间作为驻点日,驻点日原则上不安排重大会议,驻点团队全体成员用半天时间到村(社区)去开展联系工作,为群众送政策、解决问题,全面掌握所驻村(社区)群众的基本情况和生产、生活信息。址山镇的探索,就是其中的范例。
三级网格汇成一张“民情网”
址山镇推行的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包括了一、二、三级网格。该镇党委副书记易颖全告诉记者:“一级网格为镇政府网格,指导下级网格开展工作,处理上交的矛盾、纠纷和问题,并负责对下级网格的考核、评估、监督与管理;二级网格为村委会网格,对下级网格上报的信息进行汇总和细分,搭建起上、下级网格信息传递的桥梁,负责对区域内的下级网格进行指导、监督、考评和管理;三级网格为村小组网格,收集与整理本网格内的民生、经济、稳定、计生等各类信息资源,建立网格化管理台账。”
属于第三级网格的驻新莲村委会莲塘村干部、址山镇社会事务办主任郑明月是地道的莲塘人,因为熟悉这里的人文地理,她被分配回莲塘村驻村。11月11日,她与已担任了三届莲塘村村长、今年55岁的郑锦巨一起,来到该村79岁的低保户林妹婆婆家走访。郑明月握着林婆婆的手,嘘寒问暖,嘱咐老人多穿衣服,按时吃饭……像这种走访,对她来说,已是常事。
“我每周都会到辖区农户走访,小到家庭纠纷、大到信访维稳等,我都基本清楚,并及时想方设法解决。比方说,开展计划生育检查过程中,部分村民以前不太配合,门也不让进,催促去查环、查孕也不理睬,自制度实行后我经常到各家各户去串门,了解情况,倾听心声,渐渐融化了他们心中的‘坚冰’,检查工作也配合了,与我亲近了不少。”郑明月说。
据易颖全介绍,址山镇将辖区13个村(居)委会共157个自然村(社区)、7798户村民,划分为三级共171个网格;全镇干部均纳入网格化管理工作中,以领导干部驻村、其他人员驻联村小组(或生产队)的形式,联系和服务群众。驻村、组干部分别是二级、三级网格的责任人,主要负责村民信息登记、社情民意收集、应急管理、矛盾纠纷调解以及保障村民的利益等。
记者看到,驻村干部、驻组干部要发放自己的联系卡,卡片上印有他们的联系电话和监督人联系方式,并印有“如您遇到困难和需要帮助的时候,请联系我”的字样。
“驻村干部、驻组干部每周自行下村走访不少于1天,对下村情况要记录《民情日记》,填写《民情登记卡》;驻村联组工作人员以村为单位,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对所驻片的驻村工作情况尤其是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填写《址山镇驻村、组工作情况周报表》上报。镇党政办每周五汇总上报的问题,周一进行研判,界定问题类别和处理权限;同时凭借《民情登记卡》、《周报表》以及《交办事项通知单》,做好群众诉求的记录,准确汇送工作信息,及时处理上交的问题。”易颖全说。
与群众零距离,不敢不做好
址山镇正式提出农村网格化管理,是今年9月的事;但在之前,“没有用文字表达出来,可是一直在做”。郑佰利说,镇级干部跟村民“肉贴肉”,零距离生活在一起,村里90多岁的阿婆都认识了他们,不仅这样,还知道他们老爸老妈叫什么,“不能不做好,村民问你什么事,你也不能说不知道,否则,连爸妈都要跟着挨骂”。
以下三个例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址山镇这种模式在“体恤民情、关怀民生,纾解民困”上的效果:
——易颖全带领驻村干部到该镇西宁村逐户走访,获知西宁村有一条臭水渠在村中多年没有清理,他及时与相关部门衔接,提出解决方案,清理淤塞,并加强对周边村民和商户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卫生意识,几天的集中治理后,臭水渠不那么臭了,村民好评随之而来。
——40岁的莲花村村民徐芳家有5口人,公公林振达年老体弱多病,需要长期服药:丈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女儿在址山中学读八年级,儿子现在幼儿园入读;家中仅靠其一人支撑,生活困难;郑明月得知情况后及时向村委复核,并向民政部门反馈情况,镇民政部门接到交办事项后,立即开展摸底调查,着手为徐芳一家申请低保,并为其丈夫申请医疗救助。
——驻昆中村委会干部刘旭婷发现石北村的村道被压垮,严重影响村民出行,极大阻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她马上与村委会取得联系,协调镇里村建、农办等部门,研究修复方案,及时对压垮的村道进行修复。一个星期后,道路修复完成,村民的出行与生活得到了保障。
据介绍,农村网格化管理实施后,截至目前,址山镇已解决涉及城镇管理、农田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信访调解等方面问题90多个;而因为驻组干部直接深入村小组一级与村民接触,了解群众的情况,为决策部门提供了更准确和及时的信息,使政策真正惠及民众。
高咀村村长谢锦灵说,很多政策,之前很多村民都不了解,驻村干部来了后,村民生活有什么困难,日常生产中有什么纠纷,包括他们想要了解多一些政策,村委会解决不了的,都可以找镇驻村干部解决。
“我们给村民发联系卡的时候,很多村民说,现在你们也流行发卡片啦?不用啦,谁不认识你啊!”郑佰利说,他在农村懂得,干部不能天天坐在办公室,与村民拉近距离,像血管一样,一有什么问题立马疏通,矛盾自然少了。
驻昆华村委会的镇级干部李伟良也有很多感悟:“刚刚开展驻村联组的时候,我还有点困惑,因为之前在安监部门从事的是执法工作,对如何开展群众工作感到陌生,也不知道应该怎样与村委会干部、村小组组长打交道;经过多次走访村民,处理纠纷,了解民情后,我基本适应了驻村联组工作,对各类问题汇总、信息研判、纠纷处理也显得有思路、有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