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留守村民不甘寂寞创业乡村游

三农 京郊日报 2014年11月03日 08:5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京郊日报讯(实习记者赵晨蕊)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山区农村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农村自身发展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可面临同样问题的门头沟区清水镇西达摩村,留守村民却不甘寂寞,激发了创业热情。近十名“50后”、“60后”的中老年村民搞起乡村游,在村办民俗企业中当上了“产业工人”。在刚刚过去的双休日里,接待游客数百人次。

  早在4年前,煤炭开采是西达摩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里年轻人大都在村内从事煤炭相关行业,收入颇丰。“那时候,靠挖煤,村民年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曾经的挖煤工、如今搞民俗游的村民艾宏园说,响应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号召,村里的煤矿关闭后,原有的以煤炭为主的产业链被打断,煤炭运输业、商贸业急剧萎缩,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和就业渠道被阻断,村里的年轻人纷纷离开村庄,到城里务工,留守村里的多是中老年人、妇女和孩子。

  正值新农村建设重要时期,村里年轻人外流进城,村内剩下的多为老弱病残幼。看着越发冷清的村庄,村支书马广林觉得必须借助山村里的自然环境优势,发展民俗旅游业,壮大经济。马广林说,建设新农村,不能等、靠、要,得充分发挥留守村民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发展民俗旅游产业,力所能及地壮大村集体经济,用产业发展吸引年轻人回村。

  在马广林的倡导下,今年初,村集体办起了农家院,搞起了民俗旅游,十多名留守村民成了该农家院的首批从业者,他们中有人负责采购、有人择菜、有人负责环境卫生……干得有模有样。“现在,俺村的农家院尽管营业额还不算高,我们的工资才几百元,但我们干得很起劲儿。”艾宏园说,在农家院上班,不在乎能挣多少工资,关键是他们这些留守村民做到了“有所为、有所乐”。

  马广林表示,以前西达摩村民靠挖煤为生,如今正处于产业转型期,留守村民能站出来,靠双手创造财富,很让人感动。如今,不仅村集体的农家院已步入正轨,还激发了留守村民发展个体民俗旅游的积极性,23户留守村民已注册民俗接待户,想在乡村游中大干一场。JJ038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