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丰都:养牛最认庭院牧场

三农 农民日报 2014年10月28日 09:3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本报记者 邓俐 通讯员 张建华

  “今年预计能出栏肉牛60多头,收入60万元以上!”近日,在重庆市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洞村一个农家小院的两间牛舍里,主人张金威边接受采访,边往食槽里添加刚粉碎的青草,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把草料嚼出一片咔哧声。

  牛舍中间是人行道,两排整齐划一的牛圈分列两边,每个牛圈用木条相隔,前面是食槽。在张金威家周围的地里,密密麻麻生长着一人多高的牧草。

  “我家养牛场目前存栏肉牛80多头,在家周围种植的10多亩牧草是牛儿的口粮。”张金威说。

  “张金威家的养牛场是我县非常典型的庭院牧场。”丰都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庭院牧场已成为丰都建设肉牛之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

  专家论证,庭院牧场最具潜力和活力

  丰都发展肉牛产业已有10多年历史。近年来,该县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带动、科技支撑、金融支持、农户参与紧密结合的工作思路,大念“牛字经”、培育“牛经济”,推动肉牛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全县肉牛存出栏总量、屠宰加工量、科技含量等8项重要指标均居重庆市第一位。

  在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丰都县探索出了“企业购牛、农户领养、回收母牛、犊牛归户”的母牛领养模式,“政府搭台、购养分离、收入分成”的肉牛托养模式,以及“家庭为主、适度规模、集约经营”的庭院牧场模式。

  2011年、2012年,丰都县分别承办了第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和中国产业扶贫·肉牛发展峰会。会议期间,来自全国的肉牛专家积极为该县肉牛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经过专家论证和实践验证,三种发展模式中,庭院牧场是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发展模式。”丰都县相关负责人说,庭院牧场是该县确立的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它以农户家庭小草园建设为前提,以农作物秸秆及农副产物为辅助,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饲养能繁母牛10头以上,年出栏育肥牛20~50头,自主经营、繁养结合的一种养殖模式,具有“环境可承受、技术易推广、政策易落实、疫病可防控、效益可体现”等优势。

  据了解,庭院牧场有利于凸显家庭主业和人才物的集中,有利于设施基本配套和粪污利用,有利于农户饲草和劳动力忙闲互助,有利于新技术推广和疫病防控指导,是畜牧业从游牧生产步入现代化经营的历史必然,是畜牧业产业化的基础环节,能形成畜牧业的现代化典范,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步伐。

  政策扶持,800多农户建庭院牧场

  丰都县三合街道峰顶村郑春明家,住房附近新建了一间500多平方米的牛舍,牛舍中间也是过道,两边安着一根根金属管,将60头肉牛一一隔开。

  郑春明以前在俄罗斯的一家鞋厂打工,年收入5万多元。2012年底,家人打电话告诉他,家乡政府发动农户养牛,并且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长期在异国他乡,不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于是他决定打道回府养牛。

  去年3月,他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加上贷款8万元,共投资20万元,按照县上出台的建设标准,建起了这个庭院牧场。

  “我的庭院牧场已申报微企,获得了县上项目补助资金4.5万元。”郑春明说,“去年我出栏肉牛3茬,出售肉牛20多头,纯收入近10万元,这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该县肉牛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何川东介绍,为充分发挥庭院牧场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全县肉牛产业发展,去年,该县出台了发展庭院牧场建设的相关标准和扶持政策。凡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饲养能繁母牛10头以上,年出栏育肥牛20~50头,自主经营、繁养结合,并配备有牛舍、青贮池、发酵棚、沼气池、配种及兽医房、草料棚与饲料加工间的,便可申办庭院牧场。对新建的庭院牧场,申报微型企业合格后,除享受3万元/户微型企业补助外,还要享受县财政1.5万元/户补助资金;未享受微型企业补助的养殖户,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给予3万元/户的补助资金。此外,每户还有最高10万元的贴息贷款。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像郑春明这样兴办庭院牧场的人越来越多。截至目前,丰都县已发展庭院牧场800多户,去年户均增收5万~8万元。在庭院牧场的带动下,全县肉牛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仅去年存栏肉牛就有21.95万头。

  优势众多,庭院牧场带来丰厚收入

  说起养牛,门道可不少:规模太小,农户挣不了多少钱;规模过大,农户在经济上承受不了,管理也不一定能跟上。兴办庭院牧场能让农民在轻松愉快中增收致富。

  今年43岁的张升鱼是包鸾镇飞仙洞村二组村民,是村里靠养牛发家的第一人。

  张升鱼10多年前在福建、江苏等地打工,年收入只有几千元。2000年返乡后,经过考察,他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发青睐羊肉和牛肉,加上肉牛养殖数量少,牛肉价格稳定,在农村养肉牛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当年,他从农经站贷款2000元,买了6头牛,开始了养牛生涯。因为牛犊品种不良,饲养无经验,管理不到位,一年下来分文不赚。后来,他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开始有赢利,随后逐渐扩大养殖规模,并把全部精力用在养牛上,事业渐渐兴旺起来。

  如今,他的庭院牧场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存栏肉牛50头,年出栏肉牛80多头,年纯收入20多万元。

  “从目前的经营水平来看,一个庭院牧场可由夫妇两人经营,他们的年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高于一般外出务工收入,同时还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家庭,符合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的现代效益农业理念,符合农村现实生产力。”何川东说,发展庭院牧场最大的优势在于既有可观的效益,又能调动农户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吸引劳动力回归。另一方面,分散养殖、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亦更能承受。

  2012年6月,社坛镇陈家岩村陈仕洪返乡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庭院牧场,按标准,他修了一口沼气池,牛产生的粪便全部进入沼气池。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来做饭,沼液用来浇施牧草。

  “用沼液浇施牧草,牧草长得非常好,而且土地也不会板结,每年还节省化肥钱4000多元。”陈仕洪说,他还打算用牛粪种植蘑菇,“通过牛粪的循环利用,减小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

  在包鸾镇飞仙洞村,张升鱼、曾报昌等农民也尝到了牛粪循环利用的甜头。“我们种甜高粱、黑麦草、玉米、红苕等都是用牛粪,很多年没有买过化肥了。”

  去年,丰都县出台奖励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利用牛粪种植蘑菇,以前的废物如今成为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该县三合街道还以峰顶村为核心,在周边布局了高粱、蔬菜、红苕等原料种植基地近2000亩;引进苕粉加工厂、酿酒厂等,产生的苕渣、酒渣又可以用来养牛,保证肉牛有充足的饲料。“去年以来,村里利用牛粪回田,发展起食用菌100亩、牧草200多亩、西瓜60亩。”峰顶村党支部书记谢怀兵说,这样一来,通过庭院牧场养牛的产业链条延长了,受益的村民更多。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