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兰州皋兰四兄弟返乡发展畜牧养殖业

三农 兰州晚报 2014年10月27日 14:2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近日,在甘肃省会兰州市皋兰黑石川乡新地村,村民们津津乐道地说着一件新鲜事:两年前回乡创办养殖场的魏同旺四兄弟,迎来了他们的最大一单生意,几十只羔羊换回了近6万元的收入,这让刚开始不看好这个项目的村民们眼中一下子多了几分羡慕。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皋兰县黑石川乡新地村是个老移民村,地少人多,当地农民主要以劳务输出为主。村民魏同旺、魏同繁、魏同荣、魏同斌四兄弟多年来一直在城里打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几个人都在建筑工地或餐馆干活,虽然辛苦,但打工收入也仅够维持家里的开销。2012年,当“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听说县上为鼓励农民致富,开通了双联惠农无息贷款,还有很多政策性的优惠条件时,在外面闯荡多年的四兄弟一下子看到了希望,决定回家“创业”。在争取到双联惠农贷款的同时,兄弟四人又东挪西凑借了些钱,在家乡建起了第一个标准化养羊合作社。

  10月22日,记者来到皋兰县黑石川乡新地村采访的时候,四兄弟中的老二魏同旺正在和几个兄弟商量冬储饲料的事情。黝黑的皮肤,憨厚的笑容,虽然拘谨但说话间已多了几分自信。“压力确实大,两年多投进去了上百万元,除了几十万贷款,大多数都是从亲戚朋友跟前借来的钱,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每一步路都走好。”魏同旺说,“好在政策好,惠农贷款没有利息,两年多羊场已经开始走向正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最多再有两年就能收回投资了。”

  农民的根还是在农村

  今年40多岁的魏同荣是四兄弟中的老小,高中文化程度,在哥几个中算是“高学历”,也是兄弟几个在外面跑的时间最长的一个。他告诉记者,因为家里的地少,农田收入多年来仅够维持一家温饱,这些年他一直在外面打工。没有手艺,只能到处下苦力挣钱,为了找活,这些年他跑过很多地方,虽然干得很辛苦,但这些年辛辛苦苦下来,也没攒下多少钱。“像我这样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离开土地根本没有任何的发展空间。”魏同荣说,“农民的根还是在农村,离开了农村就没有发展。”

  2012年4月初,全省开展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皋兰县也随即出台了向有致富意愿的农民提供双联惠农无息贷款的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创业,联扶干部和县乡干部也多次上门动员外出打工人员回家创业,并帮助回乡农民出主意、想办法、找项目。魏同荣萌生了回乡的想法。恰在此时,同样一直在外地打工的二哥魏同旺、三哥魏同繁、堂哥魏同斌思虑再三,也都想回乡创业,借助双联行动的春风谋划一条长久发展的路子。于是,四兄弟收拾好行囊,踏上了回乡之路。

  魏同旺告诉记者,“多年来,我一直在兰州打工,做过保安、厨子、库管员,可挣钱都不多,眼看着自己年龄一天天大了,孩子也开始上中学了,花销越大,我也感觉越来越吃力。我做梦也没想到,政府会出台双联惠农无息贷款这么好的政策,所以下定决心回来了。”

  给自己下苦 很踏实

  立马回乡找适合的创业项目。黑石川乡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000多米,高温差、高地势、高光照的“三高”保障等独有的综合条件造就了这里羊肉肉质鲜美,闻名遐迩的北山羊肉就产自该乡。与此同时,黑石川乡也正在积极构建准备打造1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借助这一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四兄弟经过认真调查,感觉只有养殖当地改良后的小尾寒羊,充分利用本村的农作物秸秆,降低养殖成本,在县乡政府的扶持帮助下,才能实现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四兄弟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一个拥有600只基础母羊、年出栏1500只羔羊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如今,四兄弟已经投资170多万,两年双联贷款惠农无息贷款70万,另外又争取到部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羊场已经初具规模,四兄弟都成了名副其实的股东,虽然干得都是体力活,但心境和过去在外打工已经完全不同了。

  “同样是干活,在自己的家乡给自己下苦,很踏实。”老三魏同繁说。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