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上海崇明县尝试农业转型 橘园套种芋艿

三农 东方城乡报 2014年10月24日 09:3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进入十月,崇明县绿华镇绿湖村“绿”得很美。这绿,不仅来自3000多亩橘树,也来自600亩接天芋叶。600亩,堪称崇明最大的规模化种植芋艿地,在柑橘之乡绿华镇,缘何“藏”着这么大的芋艿地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近日走访了绿华镇绿湖村。

  转型试验,始于30年前

  笔者在采访中获悉,绿湖村的这场转型试验,并非心血来潮之举,600亩芋艿地,花了30年时间才“长成”。

  与绿华镇的很多村一样,绿湖村曾经也是种橘大户,村里的橘树面积几近4000亩。上世纪80年代,绿湖村的超龄橘树开始出现病虫害等问题,村里在考虑更新橘树的同时,想到了农业转型。如果要转型,该种什么呢?大家三番五次讨论后,一致认为香酥芋艿不错。尽管不错,但也不能盲目推广。几名村干部主动站出来,把自家的橘园改成了芋艿地。这一试,便试出了名堂,绿华的土质很对香酥芋艿的“胃口”,试种的50亩芋艿产量和销量都很喜人。看到试验结果,更多村民开始跃跃欲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绿湖村内的芋艿地已“长成”600亩。

  把关品质,依靠监督员

  村里的芋艿种植面积看涨,绿湖村的服务也在不断跟进。2006年,村里联合种植大户,成立了绿湖芋艿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绿湖”牌商标,抱团闯市场。

  “要有市场,首先芋艿的品质必须有保障。”绿湖村村委会主任顾超表示。为此,合作社创新成立了一支芋艿质量监督员队伍,从芋艿供种到有机肥的选择,再到培管技术培训,质量监督员全程服务。同时,如果有种植户培管不到位,用肥不符合要求,不遵守人工除草的硬规定,监督员也会毫不留情要求“整改”。

  而除了把关芋艿品质,质量监督员还负责帮助村里的困难户优先销售芋艿,村民沈旦新就是此项举措的受益人之一。每每芋艿上市时节,老沈从来不担心销路,他一边在田里挖芋艿,一边乐呵呵地告诉笔者:“不仅我家的芋艿不愁卖,村民的芋艿都能卖出好价钱。”

  采访当日,正值芋艿上市,上海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的朱先生早早等在了村委会:“每年我都会来绿湖村采购芋艿,公司员工对这里的香酥芋艿赞不绝口,都说吃了绿湖村的芋艿,别的芋艿那都不叫芋艿。”

  谋求发展,有了金点子

  绿湖村村委会主任顾超是位30出头的年轻小伙,为帮助农户销售芋艿,他和其他村干部们动了不少脑筋。顾超经常通过微信,吆喝村里的香酥芋艿。这一招还挺管用,借助微信平台,更多人开始知道绿湖村,知道“绿湖”牌香酥芋艿。今年,顾超还尝试和东方信息苑建立合作关系,借助网络平台推介芋艿。

  相比一般的白梗芋艿,绿湖村种植的香酥芋艿,红梗,且更香、更糯。加上种植过程不用药,施有机肥,人工除草,绿色又生态,颇受市场欢迎。年景好的时候,每亩香酥芋艿可收入近万元,相比橘园每亩3000元的收入,增加了不少。

  采访中笔者发现,绿湖村的芋艿地里居然还种着小橘树。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我们的农民专家想出来的金点子。”据顾超介绍,“芋艿地都有排水沟,我们建议村民利用排水沟两侧的‘边角料’空地种植小橘树或小梨树,两三年后树苗可移栽出售,村民就又能增加一笔收入了。”

  看到种芋艿有好收成,绿湖村改橘园为芋艿地的村民正不断增多。尽管目前600亩芋艿不愁销路,但为给农户更多保障,顾超和村干部们已经有了新的点子。“明年,我们想继续对香酥芋艿的品种进行改良,种出更好吃的芋艿。我们还想尝试对芋艿进行深加工,比如加工成芋艿球等。”“绿湖”牌香酥芋艿的名气越来越响,市场开始出现“冒牌”货。为确保“绿湖”品质,有心的顾超还打算为村里的芋艿打造防伪码……

  编后感:种芋艿不稀奇。但能领着村民一起,种出崇明岛上最大的芋艿地,这就有点稀奇了。每每橘子上市时节,橘农都会忧心今年的橘子是不是好卖,能不能卖出好价钱。绿湖村的智慧之处就在于除了忧心橘子,还多往前走了一步,村里主动作为,进行了农业转型试验。试验是成功的,但仅仅试验成功还不够,后续工作必须不断跟进。为保证质量,绿湖村有芋艿质量监督员队伍;为保证销路,绿湖村积极对接微信、网络平台;为了增加收入,绿湖村想出了在芋艿地排水沟旁栽橘苗的金点子……成功没那么简单,但只要用心,总有成功的机会,绿湖村就是一个好范例。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