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小投入撬动内蒙古农牧民脱贫

三农 人民日报 2014年10月20日 08:5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一大早,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牧民吉日嘎拉便打开自家新修的羊舍,把羊赶出来放牧了。看着活蹦乱跳的羊群,吉日嘎拉乐得合不拢嘴。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在为没钱盖新羊舍而发愁,“我家羊舍太旧了,经常有小羊羔熬不过冬。早就想盖新羊舍了,可因为没钱,一直拖着。”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扶贫办和农行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小分队来到他家,帮他解决了困难。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刘忠诚介绍,贫困农牧民要发展生产,最需要的是资金。过去,农民没有资产抵押、没有担保人,真金白银“卡”在银行流不出来。为此,内蒙古自治区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从2013年到2017年,由自治区本级财政每年安排4.75亿元作为风险补偿金,与农业银行合作,按照1∶10的比例,撬动不少于50亿元的信贷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其中70%用于农牧户,30%用于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扶贫龙头企业,并分别给予5%和3%的贴息。

  内蒙古金融扶贫是扶贫开发的新尝试,不同于以往扶贫资金的无偿使用。过去是政府批项目分配资金,贫困户多而资金少,仅能分到几只羊。有的贫困户不是把羊吃了,就是卖了还债,因为是政府无偿送的,老百姓不觉得心疼。现在,自治区把资金使用的决定权下放,由过去无偿投入、层层审批,直接变成一步到位的农牧民贷款,资金直接到村到户,扶持谁谁贷款,谁贷款谁决定。扶贫项目上什么好?钱怎么花?都由贫困户说了算!彻底改变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习惯,起到了“扶贫扶志,治穷治心”的作用。

  同时,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实施,让市场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决策、评估、审批、风险化解起决定性作用。“农牧民只有用好贷款,才能还本付息,获得利息补贴,从而激发出发展动力;银行作为放贷主体,必须认真筛选贷款对象,才能防控风险。”农行内蒙古分行行长梁毅说。

  通过发挥财政担保补偿金、贴息资金的杠杆效应,目前,内蒙古各地贫困旗县获得的扶贫贷款迅速增加。截至今年9月30日,内蒙古全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投放47.8亿元,其中到户贷款发放40.5亿元,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扶贫龙头企业贷款发放7.3亿元,覆盖57个贫困旗县、405个乡镇、3300个行政村、81户扶贫龙头企业,直接扶持带动了8.7万农牧户、30万农牧民发展增收致富产业,预计年底贷款额可达60亿元。“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实施,不仅放大了扶贫资金规模,而且在解决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农牧户担保难、贷款难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忠诚说。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